正文 第8章 警覺(1 / 2)

馮雪琪坐在榻上,心不在焉看著下方的一個中年婦人繡絹帕。

項姑姑從外間走進來,手裏端了一個托盤,托盤裏是個白釉萱草紋碗,盛了大半碗稍有些發黃的羹湯,“姑娘,先喝這碗豐雪羹罷。”

豐雪羹是馮雪琪上年滿了六歲之後開始喝的,三太太隻說是調養小姑娘身體用的,每日早膳後一碗,也不知是用什麼做的,無香無味,說是羹卻不粘稠,反倒更像是湯一般,馮雪琪雖然不喜愛這樣的味道,卻也沒有厭惡,見項姑姑端來了,很順從地接過小口小口喝,“項姑姑,娘親還沒回來嗎?”

項姑姑隨手將托盤遞給旁邊的小丫頭,笑道:“姑娘別擔心,太太很快就回來了。”

馮雪琪想起之前守寧院來傳話的遲媽媽說的那些話,圓乎乎的小臉上難掩憂慮。她年紀小是小,卻已讀書識字曉得不少常理,俗話說上慈下孝,雖說慈在前,然而父母為尊,世人的嚴厲眼光往往都在孝上頭,劉夫人是不慈,可卻占了婆婆的身份,若是真理論起來,一個不孝便能壓倒其他,要知道三太太對劉夫人連婆母都不喊一聲,更別說承孝膝前了。

“也不知道祖母叫娘親過去是為了何事……”

項姑姑瞟了眼靜悄悄埋頭隻管繡帕子的婦人,再次安慰她,“您放寬心,太太定然會沒事的。”

話音剛落,便聽院裏傳來丫頭的見禮聲,是三太太回來了。

馮雪琪忙三兩口喝完碗裏的豐雪羹,項姑姑已經快步迎了出去,繡絹子的婦人也放下針線,跟在馮雪琪後麵往外走。

剛走到外間,還沒到門口,三太太已經進了屋,正聽項姑姑笑著說方才和馮雪琪的對話,見女兒迎出來,微笑著攜了她的手,“徹兒回去了?”

“弟弟回正河堂練字去了,他從太爺爺書房裏找到了一本劍譜,說練完字再拿過來給我。”雖然三太太回來得很快,但馮雪琪還是放心不下,“娘親,我之前聽遲媽媽說祖母生氣了叫您過去,現在祖母氣消了嗎?”

三太太摸了摸她的發髻,笑得漫不經心,“夫人隻是有些事情沒聽清楚,叫我過去問問,現在她聽清楚也聽明白了,自然就沒事了。”

馮雪琪沒聽出她話裏的別有所指,不過她很是信服自己母親的話,她呆在和芳院不走本就是為了等三太太,現下見三太**然無事,立時沒了憂心,沒兩句就要回自己的瑞安居。

三太太笑著叮囑了幾句,直到女兒嬌小活泛的身影消失在門口,她臉上的笑意才漸漸消退了下去。

“太太,先去小廳用早飯罷。”項姑姑端了杯水給她。

白瓷杯裏水色微黃,散發著似有若無的沙棗花香,每日晨起一杯溫****,這是自小就養成的習慣,三太太啜了一口,懶懶道:“現下沒胃口,喝碗粥就好。”

項姑姑便去外間小聲召丫頭去廚下端一碗燕窩粥,回過身見三太太正抬手解衣裳,忙過去接了手,“天氣雖是轉暖,卻還是有些寒氣,太太該多加件夾衫的。”

三太太身邊沒有乳母媽媽,項姑姑是她未嫁前幾年長輩賜到她身邊的,這些年下來一直盡心竭力服侍她,十分周到,三太太曉得她是真心關懷自己,對於諸如勸她添減衣物飲食忌口的話也很是從善如流,當即點頭讓丫頭去箱子裏取了夾衫來。

因在家裏,三太太隻隨意指了一件半舊百蝶穿花霞緞薄襖,項姑姑侍候她穿好,恰好燕窩粥也端過來了,便又等她喝完了粥漱了口,屋裏也沒其他人了,方覷覷她的神色,問道:“太太,先前我瞧那遲媽媽過來時臉色不好,還當著姑娘的麵兒就說起什麼夫人要和太太論論道理的話……”

若是有一個從小到大都跟在身邊的貼身媽媽,大概不會問句話都這樣小心翼翼拐彎抹角罷,項姑姑事事都好,就是對她太過敬畏,凡事都生恐越了身份,三太太心裏歎息,卻也知道自己這樣想是吹毛求疵了,好在她性子裏有種兒郎般的利落果斷,偶爾的感喟片刻就拋開腦後,一邊將馮三老爺要帶劉夫人去祭奠衛夫人的事情說了,因想起項姑姑以前的身份,更是將自己的猜疑說了出來,“……請安那會兒雖說不明顯,但神氣間似乎比從前底氣足了些,方才我從長房那邊過去的路上遲媽媽也露了些微相似的神情,我進去時夫人還是在正堂等著的,穿戴言行都比這幾年醒目幾分,好像要端起身份排場來一樣……”

項姑姑聽得連連冷笑,忍不住心裏的嘲諷,“說起來,這位劉夫人實在是難得一見的蠢材!馮家三位老太爺向來和睦,當家老夫人和正經婆婆都不苛刻,三老爺論仕途品行皆是上上選,就算是有前頭夫人留下了子女,也絕對是門好親事,更別說馮家還有不納妾的祖訓,即便是沒親戚牽連的人嫁進來這日子都好過得很,偏偏她有二老夫人這個姑母在還能過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