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從市直幹部到村支書(2 / 3)

張衛民不知是福是禍,心裏惴惴不安地來到黃科長辦公室。

“黃科長,不,黃處長,您找我?”張衛民一開口就發現自己喊錯了,連忙改了口。前不久政工科升格成了政治處,雖然級別是副科級,但喊“處長”總比“科長”好聽些,許多同事都改口稱“黃處長”,黃處長也樂意人家這樣喊他。隻有張衛民老是喊“黃科長”習慣了,一時改不了口。

“坐,我代表黨組有事找你談。”黃處長屁股沒有動,指指邊上的椅子說。

張衛民心頭湧上了一絲不快,一是不欣賞黃處長的味道足,二是他沒進黨組,怎麼能代表黨組呢?姑且不管這些,且聽聽他說什麼。

“根據黨組決定,你作為本院的下派幹部下派到村任職,任職地點由縣裏統一安排,任期三年。”黃處長一字一頓地說。

“下派?還要到村?而且是三年?”張衛民感到十分的疑惑。自己到法院工作七八年了,還沒聽說法官下派搞行政工作呢?以往鄉下法庭的法官也有被抽調參與鄉鎮中心工作如收農業稅,但那隻是臨時的。自己是個業務尖子,讓自己放棄喜歡的審判工作而去從事從未做過的農村扶貧工作,無異於兩眼一抹黑。他感到前途叵測,渾身滲出細細的汗珠,雖然室內的空調機上溫度顯示為22度。

“這是上麵的文件,你仔細學習一下。”黃處長扔給他一份文件。

張衛民拿著這份文件就像拿著燙手山芋一樣,每看一行心裏就起一層波瀾。條件他完全符合,吃財政飯、大專以上學曆、四十周歲以內、三年以上黨齡,任職地點是山區的貧困村後進村。

三頁的文件很快看完了,不僅沒有消除張衛民的疑惑,惴惴不安的心情反而又加重了許多。“我能複印一份嗎?”張衛民試探著問道。

黃處長沒有回答,隻是點了點頭。

張衛民懷揣著下派文件,就像揣著一塊巨石,又像揣著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

張衛民回到家,將複印的下派文件放在餐桌的顯眼位置。

過了一會,章柏芝下班回家了,手裏拎著方便袋,裏麵裝著黃瓜、絲瓜和小白菜等一些蔬菜。

她進門看見了張衛民,笑著問道:“今天怎麼不打我電話?我可沒準備你愛吃的菜。”原來張衛民和妻子有個約定,中午十一點下班之前打電話就表示中午回來吃飯,沒有打電話就表示下鄉了,不要準備他的午飯。章柏芝不喜歡葷,喜歡吃素菜,而張衛民離不開肉腥。

張衛民被下派的事搞暈頭了,就忘了這碼事。

“沒關係,你吃什麼我吃什麼,今天看來是吃素了,漸漸習慣了也就好了。”張衛民手拿著電視搖控器,一邊不停地換台,一邊心事重重地說。

“告訴你一件好玩的事,今天我們單位一個女同事報名要求下派到村裏去當支書。她與丈夫離了婚,一個人帶孩子過日子就很不容易了,現在居然報名要求到村裏去當支書,大家都笑她想當官想瘋了?再說村官算什麼官,放著在市直機關的福不享,這不是腦子進水了麼?局長知道她平時就有點神經兮兮地,還沒有同意。你說好玩不好玩?”柏芝放下手中的雜物,坐到張衛民旁邊來。

“要是安排你去,你可願意?”張衛民說這話的時候眼睛卻沒有離開電視屏幕,雖然他沒有看進去畫麵上的任何內容。

“我才不願意呢,我一個女同誌,當然要以家庭為重,我要是去了,誰來照顧你們爺倆呀?”柏芝貼近張衛民摟著他說。

“柏芝,要是我去,你可同意?”張衛民轉過臉來,認真地看著妻子的眼睛,他想從妻子的表情上判斷妻子的態度。

“村官有什麼當頭?找個虱子往頭上撓呢!”柏芝笑著說。

“我是認真地。”張衛民歎了口氣。

“什麼?你真的報名要去?你一竅不通能去做什麼?再說,明明那麼小,你就甘心扔下我們娘倆不管嗎?就你積極,你也不和我商量一下?”柏芝連珠炮地問他,然後鼻子一酸,眼淚就下來了。

“我不是自己報名的,是單位直接定的。我個人也不願意,這不回來同你商量怎麼辦嗎?文件我都帶回來了,你看看。”張衛民輕撫著妻子的肩說。

章柏芝迅速地翻看著文件,不知看了多少遍,沉默了半晌然後說:“這事我不攔你,你自己決定。你得跟咱爸媽說一下,聽聽他們怎麼說?”

“我不是想先聽聽你意見嗎,爸媽那肯定要去說的。”張衛民揣起那文件,來到嶽父母那裏。

見著嶽父母,張衛民把來意一說,並把文件給嶽父看了。良久,嶽父對他說:“你的事自己拿主意,孩子這麼小,你走了可別指望我們幫你帶孩子。”聽這口氣就是不大讚成。嶽母心腸軟,也勸說道:“當年我做知青下放的時候不知吃了多少苦,我可不想你們再走老一輩人的路子。”

下放和下派能擱上一碼子事嗎?一個是下鄉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一個是到村當個村官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但兩者的共同點就是要吃苦,不是享福去的。走出嶽父母家的時候,張衛民就想到了這些。

張衛民登錄互聯網,搜索“下派”二字,一下子出現幾百個網頁。

他點開一個網頁,那是省黨報的頭版頭條《省委組織部關於在全省選派三千名優秀年輕幹部到村任職的通知》,文章強調選派幹部到村任職是上級有關部門根據中央關於農村工作的發展形勢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要求各地精心組織,務必在一個月內選拔培訓到位。報紙上還登載了下派幹部的條件要求和相關待遇。

縣裏每年都有人下派,許多市直單位幹部下到鄉鎮當個鄉鎮長助理,解決副科級,過了一二年,回來後找人就能進班子。張衛民盤算了一下,這麼多年法院沒有一個人出去解決副科級待遇回來,再說這等好事也輪不到法院,你不花錢找人誰給你解決,所以有許多的老副庭長快到五十歲了,工齡三十多年了,連個副科級都不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你工作再出色,領導不說,組織上發現不了或根本就不想發現,到死時訃告上帶上一句,該同誌立場堅定,曾經在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成績。這就算蓋棺論定了,人都死了,誰跟你計較呀,說點好話做個順手人情誰不做呀。但不少人在訃告上寫上“XX同誌,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XX職務”後加上括號,寫上副科級或者正科級,以示與一般人的區別,其實人都死了,還要那點麵子做什麼?這也許就是中國的官本位體製的一種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