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一次較量(1 / 3)

通過一個多星期的調查走訪,張衛民對高嶺村的情況有了一個輪廓性的了解。高嶺村是高山鄉最西麵的一個村,距離鄉政府二十五公裏。全村分十四個村民組,三百八十餘戶,共有人口一千八百二十人,共有水田六百畝,山場二萬八千畝,茶園六百畝,幹茶產量占到全鄉的三分之一強。全村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茶葉。村集體年收入一萬二千元,目前已負債五萬餘元。

高嶺是兩個村剛合並不久組成的新村,村民們對此還不適應,再說,原來兩個小村之間不通公路,來往抄近路要翻過一座山,如坐車則要繞彎經過鄰村。群眾笑稱“村連路不連”,自然人心也難相連起來,據說剛並村時兩個村的幹部為誰當書記爭得厲害,兩邊互不相讓,最後黨委出麵才擺平了,首先選出支部,然後做支部各個委員的工作,最後高德標才如願當選了。

兩個小村中間隔著一斷山梁,遠遠看去高嶺村就像一本斜放著的大書,底部一小塊殘缺的地方屬鄰村。張衛民暗暗發誓,今天他翻開了這片書頁,明天他一定會將它完美地合上。

高山鄉茶很出名,最正宗最好的產在高嶺村。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茶葉,可產量很低、加工粗糙,許多人被迫出外謀生。一次清收農業稅時,一位老農拉著張衛民的手,說家裏實在沒錢,隻有一些過了季節難以賣出的茶葉,提出要用茶葉抵稅,張衛民買了他的茶葉,替他交了稅,後來發現這樣的農戶很多,他實在很尷尬。

生在聚寶盆裏沒飯吃。許多農戶挖了茶樹改種苞米,張衛民分析了原因:雖與一些小販見利忘義,私下販運外地茶葉冒充高嶺茶有關,但主要的是宣傳、管理不到位,另外與幹部的以權謀私也有關。來了沒幾天,私下有群眾向張衛民透露:高書記與其侄子高強合辦的茶廠就搞假,晚上找人出去,在外麵拉一些茶草,趁著夜幕回來,晚上加工後,與高嶺茶摻合在一起,充高嶺茶賣高價。群眾的茶草賣不出去,或是被他壓價低收,但這種事由高強出麵,高德標在幕後操縱,大家是敢怒不敢言。

到村這幾天,張衛民都住在文書唐鬆家裏,他幾次催高德標安排購買床鋪及辦公用品,好專心工作。但高德標不是推說工作忙就是稱村集體沒錢,正當張衛民準備自己購置的時候,鄉裏轉發了縣委組織部的通知,要求各受派村盡快安排好下派幹部的生活,保證下派幹部開展工作。鄉裏向各村支部書記傳達了文件,高德標才通知唐鬆一起上街買了一張行軍床和一個小辦公桌。

張衛民將村部收拾了一下,布置好自己的房間,這個房間臥室兼作辦公室,雖然不大,但足夠了。

可是每次上班的時候,高德標叫唐鬆來通知張衛民到他家去開會,在他家裏,村兩委圍著桌子議事,不時有群眾來買東西,高德標的老婆忙不過來,高德標就去幫忙,搞得大家都在等他。對此,張衛民十分反感。

更讓張衛民反感的是,高德標一邊叫窮,一邊搞大吃大喝。每天他家裏都開上一大桌,朱宏寶也是隔一兩天來一次,差不多就像在村裏上班一樣,不過,他到村裏來不幹事,布置一下工作,就跟高德標和幾個村民在一起賭博。

一天,朱宏寶又來了,還帶來了一個年輕人,是鄉黨政辦的,名叫馬批評,是個“牌精”,那天高德標輸了幾百塊錢,中午拚命喝酒,平時不大喝酒的他那天居然喝了五瓶啤酒。馬批評在黨政辦幹的就是接待的差事,酒量已經不小了,也喝得暈頭轉向,回鄉的路上連人帶車從村口的橋上掉到河裏。

張衛民聽說暗自高興:村裏的酒不是好喝的,你馬批評肯定不是什麼好鳥,讓你吃點苦頭才好了。想是這樣想,但救人要緊,他趕到橋邊的時候,馬批評從河裏爬了上來,沒有受傷。幾個村民將他的摩托車從河裏抬了上來,車子摔壞了,恐怕要花上幾百元修理了。

張衛民處理好一切,回到村部的時候,唐鬆對他說:“高德標站在村口罵,老子的錢不是好贏的,贏了還得吐出來。”

張衛民笑了笑,看來馬批評今天是白贏了。

晚上,張衛民正準備在村部泡方便麵吃,唐鬆過來喊他吃飯。

張衛民說:“我吃這個行,你家條件不好,我不能讓你破費。”

唐鬆說:“方便麵不營養,你不能老是吃這個。聽說你喜歡吃稀飯,我讓你嫂子破例熬了一鍋。”

張衛民知道山裏人一般不吃稀飯的,他們出的是力氣活,吃稀飯不飽肚子。他說:“如果吃稀飯就行,我恭敬不如從命了。”

唐鬆給他端上熬得粘糊糊的稀飯,是用柴火熬製的,特別地香,張衛民一口氣吃上兩大碗,那一次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唐鬆告訴他,今天中午的一桌飯花了五百多元。張衛民吃驚地問怎麼花了許多?他說白酒加啤酒二百多元,菜二百多元。

張衛民問道:“村裏吃喝的錢是怎麼支付的?”

唐鬆說:“都是高書記墊的。在他家吃飯,哪天來什麼人,拿了幾包煙,喝了幾瓶酒,菜金是多少,他都記在台曆上。他家開著雜貨店,別看門臉小,從日常生活用品到菜攤一應俱全,來人吃飯很方便。高山鄉雖然人口不多,但鄉政府裏有六十多號人,這些人在鄉政府吃飯要錢,不如下村,既安排了工作,又解決了生活。好點酒的還可以解點饞,加上我們這高書記家就在村部邊,人又好客,一來就管飯。招待費一年都在兩萬左右。”

張衛民吃了一驚,“這麼多呀,你們不能不接待嗎?”

“你想想,高書記在外找幫扶單位搞點錢,這點錢得花掉呀,他不往自己家裏花,往哪裏花呀?他家裏開個小店又辦了茶廠,開小店好銷煙銷酒銷菜,辦茶廠好借村裏名義送茶葉給幫扶單位銷他自己的茶。”

然而唐鬆說了這話後又十分後悔:“我跟您說這話,是今天酒喝多的酒話,您別往心裏去。”

張衛民知道他有些顧慮:畢竟他對自己不了解,再說他這個下派幹部隻是暫時的,幹滿三年還得回去,要是哪天被高書記知道他在背後說壞話,高書記不給他小腳鞋穿?!

張衛民看他不想再說的樣子,就告辭說回去休息。

回到村部,張衛民卻沒有立即睡覺。他仔細梳理這幾天來的情況,想從中發現點什麼。許多事情顯得不正常,一是會多,其實也沒研究什麼事,沒有會議紀錄,隻是高德標召集大家來說上幾句,幾分鍾就能解決,其實在電話中也能解決。會後大家天南地北地閑扯,閑扯後就是吃飯,自然是在高德標家吃,他把好酒好菜端上來,大家吵著要煙要酒他總是有求必應,一餐飯下來自然是價格不菲。二是鄉裏來人多,村幹部全部參加陪吃,也沒見解決什麼事、做了什麼工作,吃喝倒成了唯一的工作。村幹部中除了他張衛民、高德標、李月英外,其餘都是大煙鬼,你遞給我抽,我遞給你抽,聚在一起弄得屋裏子煙霧繚繞,嗆得人睜不開眼睛。抽煙是有害身體健康的,這些人難道不知道?因為抽集體的煙不花自己的錢,一個個都成了煙鬼。今天高德標這麼拚命喝酒是為什麼呢?可能是打牌輸了錢他總得在酒菜上撈點回來,隻有這樣才能解釋得通。看來唐鬆是個老實人,顯然也看不慣,“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他在被高德標壓製慣了,他今天能說出來說明他還是有良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