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你年輕,腦子活,沒想到你不是學農的卻搞活了農村工作。今後鄉裏也要按這個思路走,昨天陳書記和高鄉長和我聊天時還表揚了你,說你一下子解決了鄉裏多年來頭痛的問題。看來農村工作不創新是不行的,現在的農民也不是以前的農民了,政府隻能引導,搞計劃經濟那一套注定要失敗的。”李宗盛感慨地說。
那一段時間,張衛民在鄉裏很風光,人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徐萌知道茶苗有著落之後,很高興,當得知張衛民是以這種方式銷出數十萬株茶苗時,不由得對他讚歎一番。
十一月初的一個周末,徐萌來到村裏,說天氣預報明後兩天將有一場小雨,適合群眾栽種茶苗,她準備利用兩天將茶苗取出來分發下去。
張衛民讓兩委分片下去通知,讓群眾第二天取苗。
雷鳴和唐鬆分別安排一天時間取完,兩人分別請了幾個小工,進行了分工,有人負責挖苗;有人負責點數打捆,一百株一小捆,一千株一大捆;有人負責按村裏開出的條據發苗。
取苗之日,兩塊扡插母田裏人山人海,人們紛紛誇讚茶苗好,這個項目很成功。
何彬書記也趕來,他還帶來了派出所的程指導員,他說上次發生了搶苗事件,這次不能掉以輕心,任何時候都要做好安全防範措施。
張衛民說這次不要緊,群眾都知道是雷鳴和唐鬆承包的,不是村集體的,如果是村集體的,群眾很可能要搶苗子,現在是私人的,大家都是左鄰右舍,村民們也還要麵子的,誰也不會做那被人罵祖宗十八代的事。
雷鳴說:“何書記,你不說我收苗子的時候要我請客嗎?今天就不走了,我請你們。”
何彬說:“好啊,今天你請,明天叫唐鬆請,反正這兩餐是跑不了的。”
唐鬆也說:“就是虧也要請的,就怕你何書記不賞臉。”
何彬笑著說:“我今天就不走了,你看我賞臉不賞臉。張書記你也不要走,他們更應該請你,沒有你他們哪裏賺得錢。”張衛民點點頭答應了。
徐萌一直在田頭指揮群眾拔苗,聽見雷鳴和唐鬆說請客的事,於是插話說:“何書記、張書記,別把小女子忘了啊,我也要請你們,到縣城去請。”
何彬說:“張書記,這種項目還要多多發展,經常有人請多好啊,有人說我們的幹部是‘吃喝幹部’,但幹成事業後吃點喝點也是正常的,你們說是不是啊?”
大家都說“對”,幹部關鍵是幹事業,不幹事業搞吃喝老百姓最反感。
忙碌的兩天過去了,經過統計,共計收獲茶苗五十三萬株,收到群眾的條據載明茶苗數是四十二萬株,徐萌預留了六萬株茶苗自己發展有機茶園,雷鳴有三萬株小苗,唐鬆有二萬多株小苗沒有收錢,送給貧困戶栽種去了,張衛民對他們這種做法很滿意。
在結賬的時候,各種成本除去,雷鳴片收益約八千元,唐鬆片收益約六千元,再除去一些生活支出,這樣除徐萌收入達七千餘元,雷鳴收入五千餘元及管理工資,將近六千元,唐鬆收入四千多元。
村裏投入資金全部收回,還淨收益二千四百元。這次共補貼群眾茶苗款一萬二千餘元,共發展茶園一百三十畝,取得了預期的目標。另外雷鳴和唐鬆分別給錢有財和李月英五百株茶苗,他們倆也十分高興,這次茶苗扡插項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是張衛民到村裏工作以來打的第一個漂亮戰,群眾反響熱烈,反映良好。
現在的天氣預報還真的很準,茶苗剛分發完,淅淅瀝瀝的小雨就飄起來了。山民們帶上鋤子,到山坡上種茶去了。遠遠地隱約地傳來山妹子的山歌:
是誰像那白雲片片
是誰像那潺潺清泉
是誰給我們種下希望
是誰帶我們走進美好明天
共產黨呀
和我們百姓心連心,情相牽…
茶苗栽植任務圓滿完成後不久,一些村民找上門來,要求繼續擴大栽種麵積。張衛民讓他們到唐鬆那登記並交錢,辦理相關手續。
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統計出群眾又需要茶苗十二萬株,栽種麵積達三十多畝。村裏把數字報到鄉政府,鄉政府又與南楚縣那邊進行了聯係,那邊稱貨源充足,可以保證供給。
十一月底的一天清晨,朱宏寶打電話說茶苗到了,通知村裏派車運苗。
張衛民和雷鳴找了兩輛三輪車,開到鄉政府,隻見政府門前的空地上停著一輛大卡車,車上滿載著茶苗。雷鳴順著梯子爬上卡車,站在一捆捆的茶苗中間,抱起一捆茶苗就扔下來,底下錢有財撿起茶苗遞給三輪車上的唐鬆,這樣的流水作業著。
茶苗在南楚縣起運時,每捆茶苗的根部都蘸了泥漿,所以雷鳴不一會兒身上就沾滿了泥,成了一個泥人。唐鬆和錢有財也弄了一身泥。張衛民站在邊上幫著抬,身上也濺滿了泥點。車子開到村部,許多群眾知道茶苗到了,都排起了長隊領茶苗。
茶苗栽種完畢之後不久,朱宏寶代表鄉政府到各村進行檢查,對高嶺村提出表揚,說他們工作細、數字真、效果好,並指導冬季茶苗防凍相關知識,要求村裏宣傳到戶,確保在冬季低溫的情況下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使茶苗安全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