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鋪築小康路(1 / 3)

就在高嶺小學撤並之前不久,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馬麗雅因護送放學的孩子過河,被洪水卷走,犧牲了生命,年僅二十五歲。

高山靜穆,河水含悲。人們把白色的鮮花拋進龍溪,以寄托他們的哀思。

張衛民是當天傍晚就得知消息的,他忽忽趕到事發現場,隻見許多村民自發地組織起來打撈馬麗雅的屍體。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溪水依然咆哮著。張衛民讓有摩托車的村民們將摩托車開來,在龍溪岸邊一字排開,打開車燈照耀著河裏。

在晚上七點多鍾的時候,馬麗雅的屍體被撈了上來,隻見她麵色枯白,嘴角掛著一絲笑意,她走了,離開了高嶺,離開了她的親人,離開了這片土地上掛念她的人,走得是那麼的從容那麼的純潔,她的衣服被岩石撕爛了,一位老大娘拿來了潔白的床單蓋在她的身上。

多麼好的人,就這樣離開了,張衛民是多麼的痛心和不舍呀。他的心仿佛被刀剜了一樣疼痛。

殯儀館的車子開來了,家長們提議用擔架抬著她再看一眼她深愛的學校。擔架在前麵抬著,後麵是嗚咽的人流,淚水又形成了一條河,把所有人心頭的愛衝走。

車子載著馬麗雅向山的深處開去,在山巔亮成了一顆星,或許馬麗雅就是真正的天使,她隻是暫時地離去,她還會回來的。

人們自發地騎著摩托車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看見城市的路燈為止。

學校通知了馬麗雅的親屬,第二天她的父母就趕來了,同時來的還有那位毛雪嬌老師,看到他們悲天呼地的樣子,張衛民心頭無比的酸楚,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是人間多麼淒慘的悲劇呀。

鄉裏對馬麗雅老師的後事十分重視,專門成立了治喪委員會。高玉虎是委員會的主任,抽調大批幹部分工負責,有後勤接待的,有宣傳的,有準備材料的,有安排殯葬事宜的等等。

馬麗雅老師的先進事跡確實十分感人。她義務到山區支教,還有一個多月就三年滿期了,據校長講,馬老師的意向是繼續留在這裏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山區的教育事業。另外她每天護送孩子們過河回家,三年如一日。她帶的班級教學成績在全鄉全縣評比中總是名列前茅。

馬麗雅被授予烈士稱號,她是當之無愧的。

遺體告別儀式那天,整個殯儀館人山人海,人們手持白花,來和馬麗雅作最後的告別。

她躺在鮮花之中,是那麼的安祥,仿佛睡著了一般。

悼詞被一陣陣哭聲打斷,人們放任自己的情感自由的喧泄。

張衛民這時特別厭惡起自己的自私來,他為什麼不用一句動聽的話語來安慰她一下?從來沒有用過,他總是遮掩自己的情感,是個十足的偽君子。他不如麵前的這個女人,她是那麼敢恨敢愛,那麼轟轟烈烈,那麼受人景仰和尊寵。

而他隻能躲在角落裏暗自垂憐。張衛民暗暗發誓:“如果有來生,馬麗雅,我不會辜負你的心意的,隻怕上天要懲罰讓我再也遇不到你。”

馬麗雅像天使一樣的走了,而她還時常回到張衛民的心中。

在龍溪岸邊,張衛民仔細地端詳手中的照片,照片中的馬麗雅輕輕地摟著他的腰,甜甜地笑著。張衛民心中一陣愀痛,不忍再看下去,他將照片輕輕地放入溪水中…

龍越縣黨政換屆不久,縣裏就組織全縣範圍內的外出考察取經活動。各鄉鎮也自選對象外出,其實是借考察之名,行旅遊之實。

縣裏組織的考察團達二百餘人,每人五千多塊,到海南三亞考察旅遊工作。

高山鄉多年沒有組織幹部旅遊過了,許多幹部在高玉虎麵前吹風,吵嚷著要到外麵看一看。這幾年在高玉虎主政以來,高山鄉財政收入比以前大幅翻番,這主要是從外地“借”過來的,經濟富裕的鄉鎮稅收任務超了,一般都不能超太多,以防來年加碼,於是就把這多出的稅收做個順手人情放到別的鄉鎮籠子裏,在這種轉換過程中,一些領導也少不了好處。

高玉虎雖說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自從踏上官場這條路以來,是勤於學習的。他自費報名中央黨校研究生班,正在修學經濟管理專業。領導幹部搞後續教育好,來回有專車,學習不用自己掏錢,在學習期間還有一些巴結的人送錢去,陪吃陪玩。

何彬也向張衛民訴說自己的苦惱:自從進入官場,就身不由已。官場的法則是:第一是保官,第二是升官。副職升正職,正職往上升,每一個環節都要找人、都要花錢。他舉個例子說:“一個鄉鎮副職傍上了一個縣裏常委的關係,一年三節和兩個生日都要花錢去看,一次花個千兒八百的,一年就要花五六千元,一年的工資除了糊口之外都送出去了,家裏什麼積蓄都沒有。挨到一屆的時候就要花好幾萬,如果能混個正職還能撈一點回來,如果是虛職除了落個名就什麼都沒有了。”由此,張衛民想到第一次到賈鄉長家的情景,他家的房子是老婆單位集資的,家裏簡單地粉刷了一下,電視還是九十年代初的十七英寸的,家俱都是舊的,很寒酸,如果不知道他的身份,還以為是到了工廠工人的家裏。

賈鄉長熬了幾屆才混了個正職,這次得個正職還是靠他的當企業老總的同學幫忙,這個同學辦的民營企業是縣裏的明星企業,也是縣裏重點支持的。這個同學與縣委主要領導過往頻繁,交情很深,他看賈鄉長混這麼多年,馬上快五十歲的人了,在縣委書記麵前說情,這次換屆時“照顧”了一下。

熱熱鬧鬧地一場換屆結束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愁。一些沒有撈上名利的為尋求心理平衡,自然吵嚷著外出看看,也可以說是借旅遊散散心吧。高玉虎也考慮到這點,在黨政聯席會上提出到浙江華西村去考察一番。

除賈鄉長在家坐陣外,其餘班子成員、鄉副職及個別二級機構負責人參加,費用由鄉政府統一安排,至於村裏也作了要求,明確各村主要領導參加,費用由村裏報銷。張衛民很清楚高玉虎的意思,如果全部是鄉裏幹部參加,旅遊的目的未免太明顯直接了,拉上村裏幹部作配頭,再到華西村參觀一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說是為工作出去的。

張衛民和另外三個下派書記各自交了一千塊錢後,就隨團出發了。鄉裏包了一部大巴車,第一站是到浙江的華西村,那是個全國聞名的村。幹淨整潔的村容村貌、豪華漂亮的住房,進了村裏,仿佛進了童話中的王國。

這不是什麼奇跡,而是現實,是優秀的共產黨人帶領群眾幹出來的。張衛民的靈魂第一次受到強烈的震撼,二十多年前這也是一個貧困的小村,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靠什麼呢,是靠村黨委一班人的堅強領導和堅定信念,靠紮實苦幹,日積月累地幹出來的。吳仁寶同誌是黨委的領頭雁,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全部傾注在這片土地上,幾十年如一日,創造了今天的輝煌。一個單位工作開展的好不好,一把手是有很大責任的,他是排頭兵、領路人,一把手都不謀事業,誰還會幹事業呢?近年來黨的組織部門注重對一把手的選拔和監督,這是一條正確的方向,希望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回來的路上,大家遊玩了蘇州古城和無錫太湖風光,風景隻是暫時地吸引了張衛民的眼球,他念念不忘的是華西的經濟神話和沿途所見江蘇農村的飛速發展。基礎設施搞得好,水泥路通到了村民組,“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加上政通人和,不須招商商自來。商人是追逐利潤的,一些地方靠片麵提供優惠政策、犧牲國家集體利益進行的招商,隻是一種短視,有的就是純粹給權力“尋租”尋找空間。

年初的三級幹部大會上,龍越縣提出全員招商的決策,並將招商任務層層分解到基層,高山鄉是一千萬,高山鄉又分解到各個村,高嶺村分配了一百萬。縣委書記胡佳軍說:“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招商,本地企業發展還是在花本地的錢,外地錢花在本地就是擴大了本地的經濟總量,外地錢的注入可以帶動工業、農業、服務業、旅遊業的綜合發展,可以解決就業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將產生難以想像的綜合效應。”縣裏還出台措施,組織招商小分隊外出定點招商,對鄉鎮則要求分離三分之一的幹部外出招商。

近年來,招商中的腐敗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招商中,花天酒地、揮霍浪費是腐敗;設置關卡、敲詐勒索,通過權力尋租是腐敗;官商勾結、聯手瓜分國有資產也是腐敗。這種亂象之所以頻頻出現,除了權力暗箱操作缺乏監督外,關鍵在於沒有建立起一整套的責任追究機製。很多地方對招商任務的完成有硬指標、有嚴格的責任追究,但對亂招商帶來的嚴重後果並無切實的追究措施,出了問題,也是“好心辦錯事”,板子很難打到具體官員身上。特別是現在幹部調動頻繁,有些責任人已經升遷或者調任異地,責任更是無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