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集體辭職(2 / 3)

雷鳴讓張衛民和陳昊少通信息,說:“陳昊巴不得鼓搗你找鄉裏,做個出頭鳥,然後他是漁翁得利。高玉虎書記親口答應的事不會失言的,大不了等等看,現在這節骨眼上不能給他添亂。”

張衛民說:“哪回辦事不喊你一道,這事既然高書記在你麵前承諾了,還得你出馬要,我才不想和他為這事鬧得不痛快呢。再說這錢搞回來了還不是在村裏花,給你們這些本地幹部打下穩固的群眾基礎,而我隻有一年多一點時間就下派期滿了,群眾基礎再好有什麼用?江山還不都是你們的。”

龍越縣對茶葉工作也越來越重視,尤其是作為退耕還林第一批重點縣後,縣裏強調山區鄉鎮要抓住這一時機,大力發展茶葉種植業。縣委胡佳軍書記前不久榮升振風市副市長,縣長程大鵬繼任書記,“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位程書記以前是縣茶葉指揮部的指揮長,所以對這一塊更是抓得緊,他提出“山區人均一畝茶”、“茶下地、茶下田”等硬性指標,並製訂了一係列的獎懲措施。

賈鄉長這一陣子工作熱情高漲起來,一來高山鄉是全縣的名優茶基地,抓好茶葉工作容易出政績,得到縣領導重視和賞識;二來胡佳軍書記榮升後,高玉虎榮調的勝算又大了一些,高玉虎一走,這高山鄉書記的位置就空缺了,想當一把手的願望突然強烈起來,誰不想當一把手?這兩年在高玉虎的手下也受了不少憋屈,許多的權力都被高玉虎牢牢抓去了,有時候說句不好聽的話他這鄉長也就是個擺設。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一把手就是個土霸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他才當上鄉長一年多,如果不好好表現一下,到時就怕有個閃失。

這兩年在高玉虎手下,賈鄉長說話沒份量,本來縣人大代表分配到鄉領導職數這一塊隻有一名,一般都由鄉長當,但去年選舉的時候高玉虎強調他當上人大代表對高山鄉的發展更有利,意思就是賈鄉長別跟他爭,後來高玉虎如願當上了縣人大代表。還有一件事是高嶺中心小學發包的事,本來這歸鄉長管的範圍,賈鄉長的一個同學找到他,打點了一下,賈鄉長拍板給他承包。合同就快簽了,高玉虎給翻盤了,原來高玉虎的一個朋友得到消息,找到高玉虎要求承包,高玉虎在黨政聯席會上以集體意見將這個工程定給那個朋友承包,賈鄉長隻好幹瞪眼沒有辦法,這事給賈鄉長很大的打擊,使他在鄉裏的威信掃地,他隻好夾起尾巴,搞點吃喝玩樂,等待時機。

去年年底發生的一件事讓張衛民記憶深刻。高山鄉有四萬多畝山林作為國家公益林保護,國家按每畝撥給四元錢,全鄉有十多萬元。其中高嶺村公益林麵積最大,達一萬六千餘畝,這是一筆不小的資金。當時村裏找到高玉虎書記,希望鄉裏能分配一點給村裏。高玉虎回答說這是鄉長管的事,叫他們找賈鄉長。張衛民和雷鳴請賈鄉長吃飯,吃過飯後賈鄉長要洗澡,他們選擇了龍越縣一家最好的浴池,賈鄉長點了藏藥浴。泡完澡,他還要按摩,張衛民稱家裏有事先走一步,叫雷鳴陪著他。那一晚包括吃飯花了一千多元,雷鳴說賈鄉長很滿意,表態給村裏安排一部分。

哪知後來變了卦,本來這公益林歸村裏管護,這幾年群眾靠種茶經濟條件有了很大改善,許多群眾家裏用上了煤氣,也不上山砍柴燒了,一些山上的樹、草長密了把路都遮嚴實了,要想上山還得砍路上去。這林子長得好好的,也不須人去管。以前有人砍樹賣,甚至有人到村裏集體林場去偷點樹賣,現在好幾年都沒發生過一起,為什麼沒有了呢?你可以算一筆賬,一百斤樹隻賣七八元錢,而從山上扛下來的工資就要花五六塊,一百斤隻賺個一二塊錢,一天隻能扛兩三次,搞不到十塊錢,給人家做小工還一天三十塊錢,所以這些年山上的樹無人問津。

要說這林子還管不管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最大的隱患是火災,這兩年東嶺村每年都發生小火災,都是在清明冬至人們上墳時候引著山林的。高嶺村從有曆史記錄以來沒有發生過火災,這裏深處大山,山裏人特別注意防火,在山上抽根煙也站在一角抽,抽完將煙頭放腳底下踩滅,然後再幹活或行路。

根據上麵要求,在各個片設立護林員,賈鄉長要求每個村報二名,張衛民讓雷鳴與其他村兩委商量一下報了兩名,給雷鳴做個人情。這件事很快傳得沸沸揚揚,許多人找上門要當護林員,張衛民都推讓說雷鳴負責這事,並一再強調這個差事是要擔責任的。

雷鳴在找上門的人當中選擇了二名,報到了鄉裏。哪知本村一個村民組長叫李滿財的,這個人也是上次組織上訪的幕後人之一,他找到雷鳴表示想當護林員,雷鳴當然記得舊事,想都沒想就回絕了他。這個李滿財就直接找到了高玉虎,並到高玉虎家裏表示了一下。高玉虎先是打電話叫村裏報李滿財的名字上去,雷鳴不願意,最後高玉虎在鄉裏直接定了,高嶺村隻定了李滿財一名,而鄰村西嶺村定了兩名,東嶺村也定了兩名。

雷鳴對這件事很窩火,跑到鄉裏理論,被高玉虎臭了一頓:“誰叫你們不聽領導的話,不聽話的就隻有用這種方法治。組織紀律你們懂不懂?下級服從上級,你不換思想就換人。”雷鳴被搞得很狼狽,第一次被罵了個狗血噴頭,灰溜溜地夾著尾巴回來了,再也不神氣了。

最要命的是這筆公益林的管護經費鄉裏在黨政聯席會上定了調子,每個村都不給。護林員一個月給一百二十元工資,其餘資金用於改善林業站辦公條件和鄉政府辦公支出。高嶺村的管護經費最多,加上找賈鄉長花的票子,不僅狗沒套著,還倒貼了一根套狗索,吃了暗虧,隻能憋在心裏。

鄉裏卡殼的錢依然沒有消息,張衛民和雷鳴後來又找了高玉虎幾次,高玉虎隻是說“快研究了”然後就讓他們等答複,公益林這塊資金也是沒有指望了,大家心裏都不痛快。

唐鬆和錢有財這兩個沒什麼脾氣的人有時也發牢騷了,都大罵鄉裏黑,老是克扣。雷鳴的脾氣也越來越強,經常透露出與鄉裏翻臉的想法。

這些對張衛民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如果不找鄉裏討錢吧,在他們看來他這個領導就當得無能;如果找鄉裏硬討吧,高玉虎會怎麼想?到時他撕破臉皮分文不給怎麼辦?錢在他的籠子裏,沒有他的授意與賈鄉長的簽字,這錢是無論如何都拿不走的。

張衛民一直沉思著,不敢輕意作出決斷,他怕在這個敏感的問題上一著失算、滿盤皆輸,他們輸不起了。

這件事情一直拖著沒有解決,拖得越久,發酵得越厲害,這種不滿的情緒更加蔓延開來。氣總要出的,就像火山一樣,積聚久了,總要找一個突破口噴發。張衛民心中的氣也憋屈許久了,自己辛辛苦苦為村裏跑來的錢一分錢都沒有進賬,加上前不久他在第二年度考核中又被評為稱職,心裏又有一股不平之氣,自己也與其他的下派幹部作了比較,絲毫不比他們遜色,反而認為自己比他們幹得出色,鄉領導在考核中的意見很重要,雖然他不是老末,但排第三也算是沒戲了。諸如此類種種的不痛快,在他的心中遊走,隻等有爆發的機會到來。

這一天終於來了。賈鄉長興衝衝地到高嶺村布置工作,明確高嶺村今年下半年發展茶園一百五十畝,群眾按茶苗實際價格繳納,沒錢的可以到信用社辦小額信貸,由鄉政府貼息。賈鄉長說這種政策是在他黨政聯席會上提議的,隻要群眾貸款用於發展茶園,鄉政府貼息到底。

“怎麼換了政策?難道我們以前的政策不好嗎?”張衛民在心裏思忖。賈鄉長逼著他表態,他一時語急,隻好亮出了心裏話:“賈鄉長,我看這不妥,如果在前幾年這種貼息還能打動人,現在不行了。每戶發展一兩畝茶園也隻需五六百元,拿高檔的茶葉來說也隻要四五斤,這點錢他們是不需要貸款的,我覺得還是我們村以前的激勵政策好,一棵茶苗補貼三分錢,補在明處,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這樣容易行得通。”張衛民實話實說。

賈鄉長很生氣,氣衝衝地說:“你沒有宣傳怎麼就知道不行?鄉政府出台這項政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且經黨政聯席會同意定下來的,你敢不執行?”

這個賈鄉長平時說話還挺溫文爾雅的,今天怎麼這個態度?大家都愣住了,呆呆地看著他們,有幾個幹部剛才還在吵著打牌,現在也不敢嚷嚷了。

“賈鄉長,你們領導對底下的情況不了解,我們高嶺村已經實施了兩年多的激勵政策,這個措施效果很好,這兩年發展的茶園比我們過去十年間發展的茶園麵積還要大。”張衛民想耐心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

“你怎麼跟領導說話的?你的意思是我這個當鄉長的失職?我怎麼對底下的情況不了解了?你對鄉政府的政策執行還要打折扣?”賈鄉長一連串機關炮地追問讓張衛民無法招架。

張衛民越來越大惑不解:“這個賈鄉長拿了鄉信用社什麼好處?非要老百姓在信用社貸款然後他貼息,莫不是利息裏也有回扣?”這讓張衛民想起鄉黨政辦主任在一次跟他聊天時說的一席話,本來他是替一個熟人說情,希望鄉打字複印室在他那熟人處銷點紙,哪知主任說:“以前這事歸我管,現在不行了,賈鄉長一來就把全年的用紙都批齊了,我算了一下他賺了四百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