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集體辭職(1 / 3)

又是一年冬季來。

樹木落光了葉子,失去了枝繁葉茂的風姿;大地裸裎出自己的胸膛,顯得空曠、遼闊。然而,冬季雖是清冷的、沉寂的,但卻是堅韌的、豐蘊的。在冬季,有傲然怒放在積雪堅冰中的梅花,以及梅枝上嗅著雪香,跳著舞蹈,唱著歌曲,呼喚春天的喜鵲;在冬季,雪花如尋春的蝴蝶,漫天飛舞;在冬季,晶瑩的冰水,是春天的一滴露珠,潔白的雪花,是春天醉人的綠意。難怪詩人的情懷被牽係,吟唱出“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感慨。

嚴寒冷不卻心中的一腔火熱,在這個“跑資金”的黃金時間裏,張衛民像一匹開足了馬力的汽車,在城市的如棋盤一般的道路上穿梭不停。臉上堆著笑,衝人點頭哈腰,有時自我解嘲地說:“我像個白領乞丐,好話說盡,方法想空,心中的願望是目的一定要達到。有時想想還真不如街上的乞丐,他們穿著破衣服、伸出髒乎乎的手,用懇求的眼神打量著路過的行人,給點吧,給點吧的叫著,如果不給也就算了,這是一種等待,毫無思想的等待。我們的區別就在於我們在思考,在不斷地熟悉這種潛規則,達到我們的目的。”

“我看兩者的最大區別是街上的乞丐討得的錢歸自己使用,用於延續生命;而你討得的錢是為了高嶺村百姓,為了高嶺的未來和發展,你沒有為自己花一分錢。”雷鳴還是道出了這其中的奧秘。

忙碌有忙碌的快樂,總覺得時間不夠花。轉眼間,又是歲末,緊接著又是年初。冬去春來,萬物蘊育著勃勃生機。

張衛民和村兩委在年初的村民代表會上廣泛征求意見後,明確了今年的工作任務。上半年趕在春汛之前維修龍潭小水庫和修建兩道攔河壩,確保春夏灌溉需要;下半年在鼓勵農民大力退耕還林基礎上,爭取新發展茶園二百畝;村集體發展茶園五十畝,為今後村集體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而讓張衛民和雷鳴最鬧心的是高山鄉政府卡住村裏的資金不放,這些資金原本是經過鄉財政過一下應該轉撥到村的,縣裏的文件上也列明了,如龍越縣扶貧辦《關於全縣扶貧資金使用的通知》,其中明確給高嶺村三萬元;有的雖然文件沒有列明,但是“戴帽子”下來的,如振風市民政局救災辦的李主任係高嶺村的姑爺,他嶽父也是村裏的老書記,對村裏工作很支持,村裏這幾年做了不少實事,老書記都打電話給女婿講了。另外,村裏也幾次到李主任處彙報,李主任安排十萬元到高山鄉,講明其中二萬元是給高嶺村的。因為市裏隻能發文到鄉,還沒有安排到村的先例,所以就一再打招呼講明,並且任龍越縣民政局副局長兼生產救災辦主任的高局長也親口對張衛民說過。

錢在鄉政府的籠子裏躺著,無論村裏怎麼求高玉虎和賈鄉長,兩人都不為所動。該使用的方法都用了,高玉虎既不說給也沒說不給,他用一種模糊的戰略來敷衍,雖然張衛民心急如焚,但高玉虎仿佛老僧入定,找到他還沒談上這個事,他就說要開會呀、要下村呀之類的,擺明就是不想給。

在高山鄉的政治圈子裏,除琚天樂年齡最長外,其次數賈鄉長了。高玉虎雖說比賈鄉長小約近十歲,但政治敏銳性絲毫也不遜色。他性格率直、敢作敢為,一些幹部私下送他外號“高大膽”。自從當上書記後,高玉虎說話做事更加專橫,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勢。而賈鄉長呢,則是粘粘乎乎、貪吃好玩的主兒,人稱“皮筋”鄉長,凡事先應承下來,辦不了就推說高玉虎不同意或拿會議集體研究通不過來暪人。

一天下午,張衛民與雷鳴在高玉虎的辦公室裏彙報工作,當時也沒有其他幹部來打擾,高玉虎也談興很濃,他說有幾個鄉鎮人事調整,這次是一個小範圍內的微調,幾個重要鄉鎮的一把手工作發生了變動,有的到縣直機關當一把手,有的到開發區任副職,位子空出了好幾個。高玉虎原想自己書記沒有幹到一年,不朝這上麵想,但鄉裏一些副職及賈鄉長都慫恿他找找人,如果他調走,賈鄉長任書記,副職也能上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大家都支持他上調,說他有良好的社會關係,縣委書記對他很賞識,不然胡書記不會在今年的鄉三幹會上參加高山鄉的三幹會,這是一種好的預兆,因為以往縣委書記都是參加全縣財政收入第一名的鄉鎮的三幹會,給他們打氣,這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這次他特地參加高山鄉的三幹會,很讓全鄉幹群費解,大家想這縣委書記與高玉虎關係一定非同一般。高玉虎說這話的意思自然是炫耀一番,他心裏有什麼喜事是藏不住的。

張衛民和雷鳴不好掃他的興,隻好聽任他說下去,他那種得意的神態仿佛他已經榮調到理想的單位一樣,每每這時張衛民卻在心裏祈禱,巴不得他馬上調走,免得他像瘟神一樣擋著道。

高玉虎依然是閉口不談這本屬於高嶺村的錢的事,張衛民和雷鳴坐了一會兒就走了。

這次龍越縣扶貧辦分發扶貧款到高山鄉不隻高嶺一個村,西嶺村安排了一萬元,東嶺村安排了二萬元。東嶺村的二萬元早已撥到村裏了,因為東嶺村修路工程量較大,加上東嶺村是縣委組織部的扶貧點,他高玉虎就是有十個腦袋也不敢在組織部的聯係點上分一杯羹,所以對東嶺的錢在年前就撥付到位了。至於西嶺村的一萬元,張衛民問了陳昊,他說也沒有拿到,他也找過高玉虎多次,高玉虎也推脫不給。

陳昊說高玉虎偏心,其他的村都給了,不給他們是什麼意思?他說這一段時間思考了很久,想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得罪了高玉虎自己卻還不知道?然後他突然問張衛民:“高玉明的茶廠開張你們村可送了?”

張衛民說:“沒有啊,他也沒搞什麼儀式呀,如果搞我們肯定要送的。我讓雷鳴特地問了高玉虎,他們是同學說話方便些,雷鳴說高書記怕影響不好,自己弟弟辦的茶廠不像鄉裏辦的有機茶開發公司,驚動各方麵關係不好。”

陳昊說他們村也沒送,據他私下了解,其他兩個村都送了。張衛民問他是怎麼知道的?他說一次在街頭散步,遇見朱鄉長,朱鄉長喝得麵紅耳赤,他問朱鄉長在哪喝這麼酒,朱鄉長說是高玉虎的弟弟請客,都有哪些人參加,並很生氣地問他們村為什麼不送?他還以為西嶺村送過了,晚上吃飯時才發現西嶺村沒有幹部在場。他隻好說他那段時間到省裏出席優秀下派幹部經驗交流會去了,如果在村肯定要送的。

陳昊說:“你是知道的,我們村的程老書記也是高山鄉的元老級的幹部,一開始在鄉當企業辦主任,因為一直沒有編製後來在高玉虎手上回到村裏當書記,他對高玉虎很有意見的,所以遇到這類事他是反對的,就是知道也會瞞著我不會送的。我想除非這件事讓他不快活。”

張衛民說:“高玉虎與雷鳴是同學,雷鳴是他一手拔上來的,高玉虎經常將有些事情交代雷鳴辦,他沒有理由欺騙的。”

陳昊說:“老弟,高玉虎與雷鳴的關係是此一時彼一時,高書記弟弟在你們村辦茶廠的事,雷鳴是在背後搗過鬼,同行是冤家,你想高玉虎的弟弟在高嶺村辦茶廠了,今後還照顧雷鳴生意嗎?更別說這個茶廠是高玉虎兄弟姊妹幾個人入夥的,以後雷鳴想銷一匹茶葉都難,他當然暗中阻止了,所以因這件事高玉虎很恨他,雷鳴自己還不知道呢,我經常在鄉裏玩,聽到不少消息,你老弟隻顧在村裏埋頭搞工作,你搞得再好領導不說好有什麼用?我看你是為人太實在了所以勸你幾句,我們都是下派幹部,我希望大家三年後回去都能有個發展,以後彼此也好關照些。”陳昊畢竟出身幹部世家,說話一套一套的,既冠冕堂皇又讓人心存感激,也許這就是閱曆吧,不能不讓人佩服。

張衛民把與陳昊書記的談話委婉地對雷鳴說了,雷鳴說:“看不出來呀,雖說高玉明的茶廠辦在我隔壁,但我沒有搶他生意呀,他收購鮮葉價格比我們高,老百姓賣給他的多,今年他生意火爆,他的茶葉主要是縣裏幾個老總包了,每次在廠裏裝盒後一車車往外送。在鄉裏公務茶這一塊,高書記今年還在我這搞了四十斤。他弟弟剛上馬搞茶廠,許多火候掌握不到位,還幾次上門請我去指導呢,高書記還讓他弟弟給我兩條煙感謝呢,我推脫不收,高書記說算他的,是老同學給老同學的,我推脫不掉才收的。我聽說的與陳昊講的不一樣,高玉明為什麼請那兩個村及一些鄉幹部,是因為開張的時候這兩個村及一些幹部在他那買了不少高檔公務茶送人,他包裝精致,有品味,但份量不足,比較適合送人。這一批茶葉賺了不少,所以高玉明請了一餐,順帶請了鄉裏主要領導,也是想在公務茶上關照一下。”

雷鳴總是顯示自己與高玉虎關係不錯,他知道的一些內幕消息都是高玉虎親口告訴他的。在鄉裏卡殼的資金方麵,他說:“我私下與高書記談過,他說會給我們一部分的。至於東嶺村的資金為什麼全部給他們呢,高書記也說東嶺村今年修路,攤子鋪得很大,資金缺口也大,以前東嶺村經濟相比其他三個村困難些,鄉裏是手掌手背都是肉,總不能坐視不管吧。”

張衛民反駁說:“他還劫富濟貧呢?這些錢我們可是花了油鹽跑來的,總不能血本無歸吧,要這樣我們也不跑了,辛辛苦苦搞點錢給別人用了,心裏總不是個滋味。要我看高玉虎給東嶺村錢痛快是討好組織部,要不是組織部的點,他管你死活呢。以前高嶺村負債好幾萬,他可好心給你錢了,還把上麵轉移支付的資金扣了,捅了一個大瘺子。”

“也不排除這點,聽說這次縣裏幹部微調,高玉虎也在找,這當口就是膽子再大也不敢得罪組織部的。”雷鳴也還算是消息靈通的,當然這些消息有一些是高玉虎告訴他的,也有一些是在鄉裏道聽途說來的,這個人閑不住,在陪張衛民跑錢上也很賣力,然後就攀上關係,混個臉熟,看來真是塊從政經商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