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下派歸來(1 / 3)

日子是沒有感情的,它不接受感情,當然也不為感情所動。不經意間,就進入了三年的倒計時。

中央關於惠農的政策再次以一號文件形式在全國傳達開來,二OO四年全麵取消農業稅,九億農民再也不用交皇糧國稅了,而且還給農民發放種糧補貼,鼓勵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些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對於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十分有利,這是一個偉大的戰略決策,也是開展“三農”工作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然而雷鳴再也看不到這一天了,看不到小山村的巨大變化,看不到林立的樓房和廠房,看不到整座山連成片的標準化的茶園,看不到寬闊的柏油馬路和進進出出的小車,看不到村部門前那曾經淹死過人的小橋變成了氣派宏偉的大橋,看不到遊龍溪瀑布熙熙攘攘的人流,看不到“農家樂”飯莊生意的火爆,他靜靜地躺在那片小山崗上,和明月作伴,聽鬆濤陣陣,永遠地睡過去了。

張衛民無限感傷,然而工作仍然要繼續。唐鬆提醒他嶺腰組的茶苗款清收工作還需要他去做,老百姓始終認為這茶苗是扶貧資金購買的,不需要還的,必須由他出麵做工作解釋清楚。張衛民召集嶺腰村民組村民又開了一個會,還是在那個小曬場上,還是那幫村民,隻不過時間過去了兩年多,他把開會的意圖向大家說明,希望取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村民們顯得很平靜,他們沒有多大的抵觸情緒,一位老黨員帶頭說:“這是當初村裏交代過的,我們會自覺執行的,張書記,你說哪天收錢我們就交過去。”一位村民說:“這茶苗長勢好,我看今年就可以采摘一部分了,謝謝張書記呀,這錢我們交。”看到村民們如此反應,張衛民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張衛民安排錢有財負責收錢,並將村民以前立的條據退還,錢有財隻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將所有的資金全部收回。看來幹部的決策隻要深入人心,群眾的工作隻要做細,廣大群眾會支持的。

還有一件大事是村集體茶園發包的工作。這片五十畝集體茶園是張衛民用下派資金滾動式發展起來的,共計投下四萬餘元。當初馬批評要在茶園邊上樹一塊碑,寫上張衛民書記下派期間發展的有機茶園示範基地字樣,張衛民不讓他這樣做,說:“樹一個名字就可以不朽嗎?我做工作就為了把名字刻在這裏讓人歌功頌德?名利是個好東西,如果過分看重反而成了負累。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是非功過就讓群眾評說吧。”

集體茶園的發包招標工作是張衛民下派做的最後一件大事。茶園建成後,最關鍵的是管理。按照以往慣例做法,必須發包出去,讓承包人來管理、使用、收益,村集體收取承包費。村兩委幹部希望在他走之前把這塊茶園招標出去,一是他懂得法律,可以給他們把關;二來他辦事正派,依程序搞招投標,避免人為因素的幹擾。

張衛民知道他們焦慮的問題,有好幾家茶廠都盯著這塊茶園,希望把它作為自己的基地。這些茶廠的廠長有的是錢有財的親戚,有的是唐鬆的好友,還有一位是馬批評的哥們名叫胡德財,這個人為人霸道,說話流裏流氣,自恃家裏有幾個錢,就目空一切,讓人很反感。

錢有財私底下對我說:“你千萬不能讓胡得財中標,這個人是個黑道出身,他與我親戚住同一個村民組,我知道他的底細,他在上海搞裝璜的時候連老鄉的錢都訛,敲詐勒索,無惡不作,上海警方找過他,他嚇得跑回到老家開了個洗腳城。”

怪不得馬批評幾次拉張衛民去洗腳,張衛民說腳上長癤子了,無法示人,就推辭了。大家也都知道這件事,唐鬆說張衛民是走山路走多了,以前走得少,忽然走多了,加上腳汗重,就生癤子了。馬批評知道這是張衛民不願示人的隱私,所以也就不再勉強。

張衛民怕馬批評要找自己談這件事,哪知他一直不動聲色,也不好貿然找他,如果這個胡得財不參與招標,自己豈不自討沒趣。張衛民讓唐鬆大力宣傳,在鄉政府、村口及交通要道都張貼了標語,有幾個外村的村民來谘詢外村人是否可以參加競標,當然這是歡迎的。

張衛民希望越多的人參與競爭才好,這樣一來可以提高承包費,二來是讓更有實力的公司或茶廠來承包管理茶園,對茶園的可持續發展有好處。高玉虎弟弟也找到他,希望把這一片茶園作為自己的加工基地,他提出的價格是十年五萬元。張衛民說不能承諾,現在參與競爭的茶廠很多,為了公平起見,大家平等競爭,以招投標方式決定承包人選。希望他也參加投標,他說既然這樣,也隻好這麼辦了。

徐萌也一直關注著這事,張衛民希望她也來參與競爭,她笑著說:“我自己有二十畝茶園了,不過我還是要參與投標的,但我會公平競爭,不會帶你為難,如果中不了標,年底我再發展二十畝茶園。高嶺發展茶園的空間很小了,下一步我打算和茶農簽訂協議,采取逐步收購的方式,讓他們以茶園入股,成為我公司的股東,我根據麵積定期支付紅利,這紅利要比他們一戶一戶經營收入要高得多,相信他們一定會願意,要不了多少年,你們高嶺的茶園就都是我的了。”

張衛民十分佩服,他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高嶺茶葉發展的趨勢必然要走向這一天,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是必然之路,那時老百姓可以選擇離開茶園外出打工掙錢,茶葉的收入少不了,又可以給茶葉公司打工,爭得額外收入。

張衛民感歎像徐萌這樣有文化有遠見的能人太少了,即便有,也很少人能有她這樣的膽識,不禁又在心裏對她讚歎一番。

招標那天很是熱鬧,有六家茶廠和五戶個人參與投標,在秘密寫標後就是公布各人的標底。當然在決標之前,村兩委幹部議定了一個保底數,張衛民的建議是十年最低是七萬元。根據茶園的生長規律,前三年為生長期,後七年才是收益期,參考前期集體茶園的發包模式,每畝最低為二千元。這樣五十畝最低為一萬元。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錢有財擔心這個標底是不是高了?他說暫且這樣定了,等看大家的投標的情況最後再集體議標。

標底公布以後,徐萌出價十年五萬五千元,高玉明出價十年六萬元,胡得財出價十年七萬元,其餘的出價都在五萬元以下。大家都對胡得財抱有戒心,這時馬批評說了:“胡得財這個人我可以擔保,他在龍越縣城有私房、有私車,資產上百萬,他比較適合,如果大家信不過的話,我讓他先付兩萬元,等茶園有收益的時候每年一萬,直至七萬元全部付清。”這是一個很誘人的條件,馬批評又這樣為他說話,大家自然也就沒有反對的意見。張衛民想自己馬上就要離開了,以後是馬批評在這裏執政,犯不著為這事與他爭執,隻要把合同條款擬詳細了,到時自然有合同來約束他,於是他也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