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下派歸來(2 / 3)

最後是胡得財中標,馬批評代表高嶺村村民委員會與胡得財簽訂了承包合同書,鄉政府農業辦進行了鑒證,合同正式生效。胡得財支付了首批二萬元預付款,取得了這五十畝集體茶園的承包權。其他的茶廠雖然不服氣,但也沒有辦法,這件事全部是公開透明進行的,沒有任何弄虛作假。

然而,胡得財還是違約了,這是合同履行到第三年的時候,他的茶園開始采摘收益了,他把茶葉上交村裏抵付承包金,村兩委除馬批評外全部不同意,黨員群眾意見也很大,馬批評為此被鄉政府調回,另外安排了一位民政辦的主任來兼任村黨支部書記,雙方對簿公堂,最後高嶺村在鄉裏個別領導的施壓下作出讓步二萬元,雙方調解結案,此是後話。

這片茶園生長旺盛,很快成了高山鄉的名片,各級領導到鄉檢查工作,參觀時都到這片茶園處看一看,讚歎一番。龍越縣電視台在報道采訪時,茶園的鏡頭不時出現,在茶園的大背景前麵,各級領導侃侃而談,大談山區發展有機茶的前景,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而張衛民麵對這一切,心裏閃過一絲溫暖的感覺。

龍越縣法院換屆後的新上任的院長叫秦天,他是一個身材魁梧、長相俊朗的人,為人不苟言笑,但十分體察下情、待人和藹可親。他的到來,給龍越縣法院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風,人們心裏充滿了期待。

中國曆史發展有一個奇特的規律,那就是大治之後必大亂,大亂之後必大治。如此循環往複,周而複始。龍越縣法院也契合了這一規律,最早是厲院長的時候,法院像部隊一樣井井有條,工作上一絲不苟,給人以莊重嚴肅之感;接著是王院長執政,裏麵形成了幾個幫派,大家各立山頭,許多幹警的工作積極性大打折扣,法院一派烏煙彰氣。王院長最後一次的工作報告縣人大常委會沒有通過,後來上級做工作,說他是最後一屆了,不要影響本地方的形象,才勉強得以通過。法院工作在這種局麵下,應該是積重難返,大家都擔心新來的秦院長能不能打開局麵。

這個秦院長前半年都沉在一線,與幹警們交談,了解他們的感受,鼓勵他們努力工作。他自己不坐公車,騎著一輛破自行車上下班,他以前就是一個鄉鎮的書記,在那裏幹得很不錯,按理說書記是不準進法院工作的,縣委主要考慮龍越縣法院的現狀,出麵向上級推薦使用秦天同誌,這樣省高院特批,秦天同誌有了法官的身份,又經縣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才當上了縣人民法院的院長。

秦院長上任不久,一次張衛民回院路過他的辦公室,他笑嗬嗬地招呼他坐,並給他倒水,張衛民受寵若驚,哪有院長這樣對下屬的。以前對院長這樣的領導他都敬畏不已,戰戰兢兢地,不敢多說話。

秦院長看出了他的窘態,依然笑著說:“你是代表法院下去扶貧的,你受的苦受的累我心裏清楚,你來我倒杯水也是應該的。”

然後他問起了張衛民的工作。張衛民把工作的情況大致向他述說了一遍,他的神情凝重起來:“鄉下的工作不好搞的,我也是從基層上來的,我理解基層的難處,難為你了。不過年輕人吃點苦頭,對今後的成長有好處。遇到挫折也不要灰心和氣餒,我當年在鄉民政辦幹了八年的幹事,默默無聞地做工作,最後組織上信任我,讓我挑起了重擔。要相信組織,工作要看實績,虛的永遠是虛的,見不得陽光。我欣賞實幹的人,你也有點才華,別人要我還舍不得放呢。”秦院長最後說這一段時間有點忙,許多工作和關係還需要時間來理順,他雙休日都還在加班加點地工作,等忙完了這陣要到我下派的村裏去看看。張衛民趕緊說:“歡迎秦院長去指導檢查工作。”他答應了。

秦院長是一個認真的人,在他的領導下,整個法院呈現出一片新氣象,以前拖遝敷衍的現象不見了,大家都在認真地幹事。秦院長自當上院長後,他的辦公室就對群眾開放,天天都是院長接待日,他把群眾的反映記在隨身帶的一個筆記本上,每一件事都找辦案的法官核對,限期處理,給當事人一個滿意的答複。當事人滿意了,他才從筆記本上將這件事勾了,算是處理完畢。一時間,許多錦旗及感謝信雪片般地飛來,社會上對法院的評價也越來越高,一些老百姓稱他為“青天”院長,曆史上人們熟知的隻有“包青天”,“青天”是一種無上的讚譽,代表一種親民,一種公正。

秦院長果然沒有失信,就在張衛民下派期滿的前夕,他隻身驅車前來,張衛民邀請了鄉黨委李大能書記和賈鄉長來陪他。在會議室,張衛民把三年的工作情況向他們進行了彙報,李書記和賈鄉長也進行了肯定。

秦院長一邊聽大家的發言,一邊認真地做著筆記,最後他說:“張衛民同誌下派到高嶺村任第一書記,三年來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組織上也是肯定的,這是法院的光榮,但他離組織上的要求還有差距,離高嶺人民的期望還有不足,希望在高山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繼續做好後期的工作,站好最後一班崗,爭取為高嶺人民多做工作。同時,我希望他認真總結,使下派這段經曆成為他人生的巨大精神財富,真正起到鍛煉自身增強能力的效果。”秦院長還找其他的兩委幹部進行個別座談,了解他工作的實際情況。

臨別,秦院長拉著張衛民的手,對他說:“還要繼續努力,回來後我會在黨組會上替你說的。”張衛民連說謝謝,秦院長擺手說:“不要言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後來在黨組會上,秦院長介紹了他到高嶺村的見聞,肯定了張衛民的工作,說:“張衛民同誌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使一個山區貧困村改變了落後的麵貌,功勞很大,苦勞也不少。”

遇上了這樣的好院長,張衛民想自己還有什麼屈要伸,還有什麼累要喊?他隻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餘下的讓組織上來檢驗吧。

“公道自在人心”,張衛民心裏這樣想著,期待組織上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在期滿前的最後一段時間裏,大家忙著做回城前的準備,龍越縣電視台與龍越縣委組織部電教科聯合拍攝了一部大型電視紀錄片《青春的奉獻 閃光的足跡》,對每個下派幹部的工作進行了全方麵的報道。

不久,縣裏舉行“龍越縣下派幹部表彰暨大型電視紀錄片《青春的奉獻 閃光的足跡》首發式大會”,會議由縣長主持,首先由縣委程大鵬書記作總結報告,程大鵬書記在報告中指出這次下派工作是黨的政策在農村工作中一次成功的嚐試,是發展農村經濟、加強基層組織、鍛煉青年幹部的一次成功的實踐,下派工作取得了圓滿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