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分論述
(一)
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
紮紮實實規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們黨的一貫戰略思想。"三農"問題始終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好"三農"問題,不斷開創"三農"工作的新局麵。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發生了曆史性的深刻變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但是,目前製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製尚未形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麵也還沒有根本改變,統籌城鄉發展的體製機製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係。全黨同誌都要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曆史任務。從本世紀頭20年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從更長遠的時間看,即使將來基本實現現代化了,"三農"問題依然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我們一定要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堅持不懈地做好"三農"工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協調推進農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麵加強農村生產力建設,針對製約農村生產力發展的突出問題,抓住關鍵環節,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二是要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廣辟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途徑,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製。三是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製度,開展普法教育,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四是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培育造就新型農民。五是要堅持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關心農村困難群眾生活,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加強農村社會建設和管理。六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體製,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全麵增強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活力。
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切實把這件關係全局的大事抓緊抓好。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紮實推進。要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廣大幹部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做到關心農民疾苦、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6年2月15日第1版)
(二)
統一思想科學規劃紮實推進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
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5日下午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他強調,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做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積極、全麵、紮實地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曆史任務落到實處,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這次集體學習安排的內容是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錢克明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張曉山研究員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了他們的有關看法和建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誌認真聽取了他們的講解,並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曆史任務。我國有13億人口,農村人口占大多數,農業和農村發展搞不上去,農民生活得不到顯著改善,我們就不能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不能實現全國的現代化,不能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強調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一係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方針政策和有效措施,農業和農村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農民生活不斷有所改善。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還麵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係。"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期,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決心、拿出更多的投入、進行更紮實的努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方麵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胡錦濤指出,要貫徹落實好中央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在於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把"三農"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實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認真抓好落實。
抓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落實五點要求。一是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深入掌握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努力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工作切實符合實際、符合農民意願。二是要因地製宜、搞好規劃,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從實際和現有條件出發,充分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科學確定發展目標和實施步驟,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三是要抓住重點、積極推進,堅持把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農民生產生活中最緊迫的實際問題入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為農民群眾多辦好事、實事,做到不急於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強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四是要完善機製、形成合力,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機製,加強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宣傳教育,使全黨全國以及全社會共同關心和熱情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是要總結經驗、分類指導,注重抓好試點,及時總結實踐,發現典型經驗,指導麵上工作,不斷開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