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編 中央領導同誌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分論述(一)(2 / 3)

--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

(《人民日報》2006年1月27日第1版)

吳邦國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分論述

(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央曆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出台了一係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其中一條就是從2004年開始進行減免農業稅試點,並確定從2006年起全部免征農業稅。本次常委會會議經過認真審議,決定廢止農業稅條例,取消農業稅這一稅種,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今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完善,將推行城鄉統一稅製。這對於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資源環境約束和經濟快速增長的矛盾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麵臨的一大難題。全國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對這個問題十分關注。本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關於當前能源形勢與能源安全問題的報告。吳邦國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當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戰略重點,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結構、質量和效益,使經濟增長建立在勞動力素質提高和科技進步的基礎上,高效利用資源、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汙染,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盡快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吳邦國在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人民日報》(2005年12月30日第1版)

(二)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這是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曆史任務,也是加強"三農"工作的重要戰略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堅持實事求是,紮實穩步地向前推進。要在繼續穩定、完善、強化和不折不扣落實已有的各項支農政策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縣級財政狀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增加金融支農措施,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促進農業發展,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逐步改變農村麵貌。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因地製宜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建設,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業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吳邦國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05年12月12日第1版)

(三)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全國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他強調,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解決農業問題的關鍵要靠科技和人才。要牢固樹立和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增加農業科教投入,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應用生物、遺傳、信息等高新技術,積極研究和推廣動植物品種選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現代集約化種養殖、農業生物災害防治、農產品儲運深加工等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提高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推進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要因地製宜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大力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改造中低產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係,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實現農業科技和農業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在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考察工作的講話(2005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2005年10月14日)

溫家寶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分論述

(一)

統籌城鄉發展加大對三農支持力度

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曆史任務。在整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始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放到重要位置。建設新農村是一個與現代化建設同步的過程,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樹立長期奮鬥的思想,鍥而不舍地推進,不斷加快農村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農村全麵進步。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放在第一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麵繁榮農村經濟,特別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農村基層民主,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和諧穩定。改變農村麵貌需要進行村莊建設和環境治理,但不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簡單理解為就是村莊建設。村莊建設必須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要防止搞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也要防止違背群眾意願隨意並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落實好黨的農村政策,深化農村改革。要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要求,創新體製機製,增強農村發展活力。要長期穩定和不斷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切實保護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要在鞏固稅費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全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要把中央近年來出台的扶持"三農"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充分發揮政策對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效力。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實行城鄉統籌,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要認真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加強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向農村。今年,要做到國家財政支農資金的增量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建設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總量高於上年。今後,要做到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國家基本建設資金增量主要用於農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讓收益主要用於農村。城市要采取多種形式支持農村發展,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建設,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尊重實際、尊重群眾,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要量力而行,充分考慮當地財力和群眾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急於求成,更不能通過加重農民負擔和增加鄉村負債搞建設。要注意幫助落後村、貧困村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農民群眾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尊重他們的意願,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防止強迫命令。要引導廣大農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設自己的家園。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注重解決農民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要統盤考慮城鎮建設和農村發展,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科學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要認真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從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入手,突出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衛生和文化事業,著力解決農村基礎設施滯後和農民上學難、看病難等突出問題,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一個良好開局。溫家寶強調,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實行村務公開。要加強農村普法宣傳教育,推進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麵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

--溫家寶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結業式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