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譯詩】
我在花叢中安排下一壺好酒,獨自酌飲沒有一個知音。舉杯邀請明月同我共飲,對著明月,對著自己的影子,就等於三個人。
月亮本來不會飲酒,影子也不過枉然跟隨在身前身後,暫且以明月和影子相伴,借這美景及時行樂。
我唱起歌月亮在空中徘徊不定,我起身狂舞影子跟著飄前飄後。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後各自離散東西。但願能永遠盡情漫遊,相約重逢在無垠的太空。
【鑒賞】
放浪的形骸,奇妙的聯想,從中可窺見詩人浪漫率真的個性和寂寞的心情。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容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譯詩】
巍巍天山,蒼茫雲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裏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
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曆代征戰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
戍守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歎,遠方的親人嗬,你幾時能卸裝洗塵歸來!
【鑒賞】
明月、天山、雲海、長風,構成的這幅美景與邊關的愁眉苦臉,遠方親人的歎息唉聲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渴望戰爭早點結束,人民安居樂業的強烈願望。
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譯詩】
長安城裏皓月當空,千家萬戶忙忙碌碌捶搗布帛。秋月秋風送砧聲,傳到邊關遞深情。哪日才能蕩平敵寇,親人嗬!將從此不再遠征。
【鑒賞】
借秋風傳遞對邊關將士的一片深情,“長安月”、“搗衣聲”非常簡練地表明了後方人民的安寧和樂的生活,這一切都是邊關將士保家衛國換來的和平,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對邊關將士的愛惜之情。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譯詩】
北國的小草還像碧絲般青綠,秦地的桑樹已低垂著濃綠的枝葉。當你懷念家園盼歸之日,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腸百結。素不相識的春風嗬,為什麼悄悄吹進了我紅羅的帷帳,激蕩起我的惆悵之情?
【鑒賞】
從想象中還剛發芽的燕草和因為春天來得比北方早枝葉都已變綠的秦桑,勾起兩地想思之苦,強烈地感受到在同一時刻裏丈夫的“懷歸”和自己“斷腸”的悲思。而春風在這樣的時刻偏偏把羅帳吹動,讓人怎麼還能忍受得了呢?將少婦的心態刻畫得細膩、逼真極了。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
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
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遝嶂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譯詩】
我原是楚國狂人陸通,笑唱鳳歌譏諷不識時務的孔丘。手持綠玉裝飾手杖,辭別朝霞於黃鶴樓。踏遍五嶽尋訪神仙哪怕路途遙遠,漫遊名山大川是我一生的愛好。
依近南鬥的秀麗廬山,錦繡般彩雲複蓋著九疊屏風。倒映在鄱陽湖裏的山影,折射出青黑色的光茫。石門山前的香爐、雙劍二峰高聳雲霄,三石梁的瀑布如銀河倒掛垂直飛瀉。它與香爐峰瀑布遙遙相望,峰巒疊嶂,直指蒼穹。山影青翠,紅霞映日,鳥飛不到山頂,不能翱翔浩翰天空。登臨高峰環望天地之間,滾滾東去的長江永不複還。萬裏黃雲飄浮,天色變幻瞬間;白浪翻卷,如一座座起伏連綿的雪山。
我喜歡為廬山作歌謠,詩興也因廬山有感而激發。悠閑地照著石鏡,心情愉悅清爽;謝靈運當年走過的險道,早已長滿厚厚的綠苔。早點吞服仙丹擺脫世俗之情,潛心修煉道必功成。遙望天空,仙人手持蓮花,駕著彩雲飛向玉京。已經同另一位神仙預約在九重天上,你如果有意,我願偕你盧敖一同遨遊仙境。
【鑒賞】
盧侍禦名虛舟,今北京大興縣(範陽)人,肅宗時曾任殿中侍禦史。本詩作於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也正是詩人流放夜郎遇赦回來的次年,從漢口來到江西,曾與盧同遊廬山。
詩中既寫了廬山的秀麗雄奇,更主要表現了詩人狂放不羈的性格,同盧傾述了自己的心境。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