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民間故事(1)(1 / 3)

(第一節觀世音的民間傳說)

在民間傳說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海觀音。相傳,唐朝大中年間,日本僧人從五台山請觀音聖像想要返回日本,然而途經普陀山的時候觸礁。後來,日本僧人不甘心,幾次想要渡海,都被風雨所阻。最後,隻得把觀音像留在了潮音洞,建造“不肯去觀音院”,用來供奉觀音,後來逐步發展成中國佛教四大道場中香火最盛的觀音道場,成了人們朝拜、旅遊的熱點。

民間有關觀世音的故事還有很多,到了北宋年間,中國百姓又出現了關於觀音在中國示現成道的故事。相傳很早以前,西域有個劫國,劫王叫莊嚴,夫人叫寶應。他們本是過著遊牧生活,後來南遷到了梁州的遂寧定居。劫王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叫妙因、二女兒叫妙緣、三女兒叫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二女高高興興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兒妙善死也不肯出嫁,執意出家。莊王大怒,把妙善趕出王宮。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為香山仙長。後來莊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隻手、一隻眼來做藥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做出犧牲,隻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獻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動,便賞她一千隻手,一千隻眼,使之成為千手千眼的觀世音。

於是,後來就有了千手千眼觀世音的傳說。

送子觀音的由來

“送子觀音”俗稱“送子娘娘”,是抱著一個男孩的婦女形象。“送子觀音”很受中國婦女喜愛,信徒們認為,婦女隻要摸摸這尊塑像,或是口中誦念和心中默念觀音,即可得子。

據說晉朝有個叫孫道德的益州人,年過五十,還沒有兒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間,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對他說:你如果真想要個兒子,一定要誠心念誦《觀世音經》。孫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議,每天念經燒香,供養觀音。過了一段日子,他夢見觀音,菩薩告訴他:“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兒子了。”果然不久夫人就生了個胖乎乎的男孩。

有關送子觀音的故事有很多。相傳,南朝宋代有個名叫卞悅之的居士,濟陰人。他過了五十歲,依然沒有兒女。後來,又娶了幾房姨太太,也都沒有懷孕。他便向觀音菩薩祈求繼嗣,發願頌《觀音經》一千遍。從此每天念經,將滿一千遍時,妾已懷孕,不久便生下一個兒子。

相傳,古時南京大寧坊有個叫王玉的人,年過四十,依然沒有子嗣。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友人馬公酌家供奉的神前,見到一部《白衣觀音經》,便專心致誌地念起來。以後每天都念,從不懈怠。第二年四月十四晚上,他的嶽母劉氏夢見一個白衣人,頭戴金冠,抱著一個嬰兒,對她說:“我給你送聖奴來。”劉氏接過嬰兒,抱在懷裏。第二天,她女兒即生下一個兒子,模樣和夢中白衣人送來的嬰孩一樣,於是就為這個孩子取名“聖僧奴”。

鐵拐李成仙

鐵拐李是八仙中最早得道成仙的。鐵拐李本名李玄,他原是一個眉清目秀、文質彬彬的讀書人。因考場腐敗,多次考試都名落孫山,從此他灰心喪氣,看破紅塵,離家出走,去學道訪仙。

李玄學道心切,在深山幽穀中尋找茅庵道舍。經曆數月的風餐露宿,涉水登山,終於在一個山林幽僻的岩洞裏居住下來,幾年過去,李玄自感收效甚微。他從沉思中悟出不長進的原因:修行道業沒有名師的指點,靠自己的一得之見,事倍功半,道業難成。他猛然想起華山上的太上老君李耳,乃是同族仙祖,去拜他為師,必能得道成仙。

李玄想到這,就直奔華山,吃盡千辛萬苦,李玄終於來到華山,登上蓮花峰,李玄正想休息一會,想不到前麵走來兩個道童對他說:“你是李玄嗎?”

李玄覺得很奇怪,“兩位道兄怎麼知道我的姓名?”兩個童子微笑著說:“你不是千裏迢迢到華山來尋訪太上老君的嗎?我們是太民上老君派來接你的。”李玄聽了又驚又喜,暗想:“看來我李玄同太上老君還大有緣分呢,不然怎麼會派童子來迎接我呢!”

於是他隨童子來到太上老君隱居的草堂,隻見太上老君端坐堂上,在他身旁還坐著另一位仙人。李玄上前拜見後,老君問明來意,“學道沒有老師,沒有天生緣分,而要靠自己。你隻管專心去修行,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李玄聆聽太上老君的教誨,叩別兩位仙祖,回到原處,潛心修研道家經典。他經常一打坐就是一天,還時時到高曠之處呼吸,吐故納新。久而久之,煉到了形神分離的境地。

一日李玄修煉已畢,在山上漫步遊賞,驟聽仙樂嘹亮,抬頭一看,空中祥雲縹緲,霞光萬丈,仙鶴飛近,隻見太上老君和宛丘兩位仙祖,慌忙跪拜。老君說:“你的道術大有長進,實屬不易,我和宛丘要到各地出遊,想帶你同去你在十天後神馳我處,不可失約。”言罷,駕仙鶴而去。

轉眼十天已到,他對徒弟楊子說:“為師就師祖之約,神魂離去,肉身留在這,你要悉心看護,過了七天不見我的神魂歸來,你就將我的肉身焚化。以七天為期,千萬記住!”說完李玄盤膝而坐,運轉丹田氣,神靈出竅,飄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