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滅門(1 / 2)

這裏是東勝山山脈附近一個叫做傲來的小山頭,東勝山向來是武修宗門的聚集處,這裏大大小小聚集了上百個各種名目的修武者宗門。這個叫做傲來的小山丘上有一個叫做金劍宗的小宗門,卻是一個道修宗門,在東勝山脈中屬於那種墊底的宗門,全宗上下不足百人。

然而就是這樣的小宗門恐怕今日也要遭那滅宗的慘厄了,隻見金劍宗的山門處現在正有四名騰雲而立的道修者,看他們一身杏黃的道袍,還有道袍背上那朵飛騰雲彩的圖畫,他們該是道宗五聖地十八宗之一的黃雲宗了。

黃雲宗家大業大,其間道法高深的神通者數不勝數,隻此四人鬧上山門來,想來金劍宗也是難以抵抗。

金劍宗山門內,山門後的演武場上正有數十弟子手拿著金光閃閃的飛劍戰戰兢兢地立在一個中年大漢後頭,一臉緊張之色地看著騰雲飛在空中的四名黃雲宗弟子。

雙方隔著山門大聲喝過了幾句,隻見黃雲宗四人大叱了一聲,雙手連結了數個印訣,一道道雷光火雨從天而降,金劍宗山門內一時之間哀鴻一片。

不多時,雷光落下,演武場上倒了一地的焦黑屍首,黃雲宗四人隻是略略看了看,便越過山門,朝著山門內建築物多些的地方又是施法降下一陣火雨,待得金劍宗一片火海,才又不慌不忙地騰雲而去。

大火一直燒了幾個時辰方始熄滅,未幾,天上雷光閃閃,烏雲低垂,竟又下起瓢潑大雨。

金劍宗後山有一處秘室,原本是各長老護法們閉關潛修的所在。

秘室雖然離得山門甚遠,有七八裏地。但荒山上樹木雖然不甚茂密,秋高氣爽的時節也是引火得很。

一場大火燒至此處,又一把大雨澆了下來,山間一片帶滿了焦炭氣味的霧氣彌漫不去,如同山前新死者徘徊的怨魂。

就在此時,秘室的石門咧咧作響,被燒得火燙的石頭再硬生生地碰上些冷水,便變得脆生生,其上更有幾條裂縫。

“嘭!”地一聲巨響,這石門似是被那埋了大量zha藥,隨著這聲巨響偌大的碎石塊飛將出來,卟卟卟地落在秘室前的空地上。一個人影就在這個時候從秘室中走了出來。

天色不到傍晚,烏雲漫天的傲來山上尚有餘光,這個從石室裏走出來的人影容貌可以看清分明。

走出的人影是個隻有十八九歲的伶仃小夥,,身材倒是高,但是瘦,愣一看去如同一根又高又直的竹竿。

小夥子相貌平平,倒是生得一雙好眸子,靈光閃爍的,是個聰明多心思的伶俐人。乍這麼一搭配,小夥子平淡的相貌便耐看起來,雖比不得玉樹臨風的佳公子,假以時日也不是庸俗之人。可惜現在小夥子太瘦了些,顴骨高高,眼眶深刻。

如果現在金劍宗弟子還有幸存者,大多能一眼便認得他,稱呼一句:這不是吃白食的吳癡麼?

吳癡的來曆頗有些曲折,這先要從此間的風俗說起。

現在站立之處名喚玄洲,乃是一處靈氣充沛的好所在。與玄洲隔了一道海峽相傳可以隱約對望的地方也有一洲,彼人喚其為武洲。

武洲多武者,其間有江湖。

武洲的武者自然不是仙武之途上的修武者,隻是俗世間的武夫而已。其間之江湖也非指江河湖海,乃是武夫爭奪利益的是非場罷了。

武洲上靈氣與玄洲相較,其上靈氣不多,實不適合修仙之人久留,更不必說修行了。故而武洲乃俗世之人的世界。

玄洲適合修仙,修仙者不願與俗世之人共享,於是凡是玄洲內出生無靈根之幼兒都會送到武洲。

吳癡也是在玄洲出生的幼兒,其父乃是一武途散修,雖然無甚神通,但生得一副大俠心腸,偏愛助人為樂,在傲來一帶頗有俠名。

吳癡之父與金劍門一護法長老乃是黃紙兄弟,老來得子未及教撫便已經撤手歸天,隻餘下周歲未足的小吳癡。

偏生小吳癡未能生得先天靈根,無法感應這天地之間的靈氣,不是個適合修仙之人。按說小吳癡該是要被送到一海之隔的武洲上去的,然而金劍宗的這一護法長老念及舊情,把這件事瞞了下來,領著吳癡回到了金劍宗,教他習文習武,打算待到這孩子長到十五六歲有些生活本事再把他送走。

可惜這護法長老未能等到吳癡長大便故去,吳癡於是在金劍宗裏便是一個尷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