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但丁“賣國”(2 / 2)

流放期間,佛羅倫薩當局曾宣稱,隻要但丁公開認錯,宣誓懺悔,就可免死回鄉。否則他敢回來,任何一個佛羅倫薩士兵隨時都可以處死他,處決方式可以采用絞刑,也可以直接火燒致死。

但丁斷然拒絕。被流放的但丁大多數時間寄居於東北部的拉維納和米蘭等地,並在這期間完成了世界文學史上的名著—《神曲》的創作。

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入侵佛羅倫薩是其預定方案,但丁獲知後,不但迫不及待地致信新皇帝表示讚同,而且主動提供有關故土的地形知識,還提議首先進攻的地點。這就已經相當於“賣國賊”了。盡管1313年亨利去世,進攻沒有奏效。可但丁裏通外國的行為誰不憤恨?就連白黨原先的同道者們,在國家利益感召下,也都想對國家的叛徒剝皮抽筋。

1315年,佛羅倫薩被軍人掌權,軍人政府不但仍然堅持對但丁的判決,而且對但丁的“認錯返國”程序更加嚴厲:倘若但丁肯付罰金,並在自己頭上撒灰,在自己頸下掛刀,遊街認錯一遍才可免罪返國。

豈知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薩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了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薩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了嗎?可以確定的是,但丁不愁沒有麵包吃!”

但丁這種“與祖國為敵,與人民為敵”的“反動”言論,實在可以稱之為冥頑不化。可但丁一直無怨無悔,就這麼與全城市民擰著,硬撐到1321年患瘧疾去世,也不屑再回故土。

盡管隨著意大利1860年獲得統一,隨著但丁在“文藝複興”中的地位作用獲得了世界性的普遍認可,佛羅倫薩便漸漸以這位劃時代並震撼文學史的詩人為榮,學校開始講述這位大文豪的事跡,相關機構也悄悄向遊人開放了但丁故居—一座用粗糙紅磚砌成的三層小樓—雖然如此,政要們和市民們在敘述但丁與故鄉的僵硬關係時,總有一種死結難以解開。

哪怕是最不平等的條約,一經簽署發布就會生效,佛羅倫薩昔日對但丁的判決顯然帶有特定曆史的因由,而且好像還不能簡單斷言說這是一個昏庸和無理的判決,畢竟判決對象實實在在有出賣祖國的“佛奸”細節,幾百年過去了,始終也沒人出來平反或者給個說法。

直至2008年6月,佛羅倫薩市議會才正式啟動表決機製,正式撤銷700多年前佛羅倫薩法院(那時候是國家法院)對但丁的判決,正式允許但丁回到家鄉佛羅倫薩。表決結果是19票讚成、5票反對。佛羅倫薩市長萊奧納多·多梅尼奇稱:他將親自宣布撤銷對但丁的判決,並給他頒發佛羅倫薩的最高榮譽。

嗬嗬,從但丁與故國的幾番交鋒到最後結局看,即使是涉及對所謂國家利益的基本態度,也不是沒有被通融被接受的可能。當然,這得看是誰了,換了但丁,誰還有這個可能?

但丁的遺體至今仍然安葬在拉文納市中心廣場上。佛羅倫薩市政當局雖然強烈地希望能把偉人遺骨遷回故鄉,但同樣熱愛但丁並一貫以但丁在此安葬為幸事的拉文納人難道就輕易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