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重任在肩(3 / 3)

紅軍在東固首戰獲勝,接著由西向東一路橫掃,連勝四仗,殲敵三萬餘人,繳獲槍支兩萬餘支,繳獲無線電台數部。蔣介石第二次圍剰行動徹底失敗。6月1日,毛澤東率紅軍進入建寧城,並寫下《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抹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裏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公秉藩部被殲的消息傳到南京,信誓旦旦要消滅紅軍的何應欽目瞪口呆,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吃大敗仗。

蔣介石決定親赴鄂贛,督率圍剿"赤匪",要在"最短期間清除‘匪禍’,奠安國族"。

蔣介石要求眾將領拿出膽量,拿出決心,拿出本錢,精誠團結,共圖"剿匪"大計。還決定增兵十萬,將第十四師(師長陳誠)、第十一師(師長羅卓英)、第十師(師長衛立煌)、第九師(師長蔣鼎文)、第六師(師長趙觀濤)正式編入剿赤軍係列。這五個師都是國民黨的精銳部隊,看來一場惡戰是難以避免了。

大戰在即,如何盡快取得情報,如何將情報送到中央蘇區,冷少農萬分著急。

正在此時,李俠公從蘇聯回到南京,按周恩來的指示,擔負起地下聯絡工作。李俠公在蘇聯期間,受到王明、朱阿根等的排斥,把他打成"托派"、"階級異己分子"。回國後不久,在上海被捕,經他哥哥李仲公保釋出獄,一度與黨失去聯係。王明等借此誣稱他在哥哥勸說下脫離了共產黨。幸好周恩來對他知之甚深,一直暗中與他保持單線聯係。這樣,冷少農通過李俠公又可以向中央蘇區傳遞軍事情報了。

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失敗後不到一個月,蔣介石自任總司令,以何應欽為前線總司令,調集30萬兵力,采取"長驅直入"的戰略方針,發動了第三次大圍剿。

1931年8月,各路國民黨軍紛紛向高興圩地區逼近,把紅—方麵軍主力包圍在以高興圩為中心的狹小範圍內。由於得到準確情報,紅一方麵軍主力在5日晚出其不意地穿過國民黨左翼集團軍和右翼集團軍之間的空隙,於6日午前到達蓮塘,跳出了敵軍主力的包圍圈,並於7日至11日,先後取得蓮塘、良村、黃陂三戰三捷,殲敵萬餘人,從而奪回了主動權。

這時,國民黨軍已將主力掉頭東來,紅一方麵軍再次處在被國民黨軍重兵合的危險境地。毛澤東根據情報分析,決定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一部分兵力繼續向東牽開敵軍,掩護紅軍主力秘密西進,回到興國隱蔽,等待時機。紅十二軍佯裝主力部隊,人張旗鼓地向樂安佯動,吸引敵人向東北方向調動,將國民黨軍主力一部拖了將近半個月。毛澤東、朱德親率紅一方麵軍主力二萬餘人,利用夜色,在敵人兩軍之間的狹窄縫隙中穿過去。

9月初,毛澤東、朱德令紅軍發起反擊,取得老營盤、方石嶺戰鬥的勝利。15日,紅軍攻占會昌、尋鄔等縣城,使賴陶和閩西兩塊命根據地連成了一片,鞏固和擴大了中央蘇區,形成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中央蘇區的範圍擴展到38個縣境,擁有瑞金、興國、於都、長汀、上杭等15座縣城,總麵積5萬多平方公裏,人口達250多萬人。在根據地內,發動群眾,建立或恢複黨、團組織和蘇維埃政權,分配土地,動員了12000名群眾參加紅軍,為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