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情報,發展黨員,領導學潮,策動兵變。
除了為黨中央收集、傳遞情報,向青年學生、工人、軍人宣傳馬列主義真理,鼓勵他們走向革命道路,並在積極分子中發展黨員,也是冷少農的重要工作。
冷少農曾參與組織、領導了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濟會,引導了一批優秀青年進入黨內,如南京大學學生吳越等,吳越同誌後來成為南京市委組織部負責人。吳越在回憶錄中寫道:
"記得那次約會是1931年5月5日,那天正是馬克思的生日,我們二人在校內水塘邊一個小亭子內坐了至少一個小時以上,他(冷少農)從馬克思生日談起,接著就簡明地給我講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世界和中,的革命形勢及鬥爭必勝的前途。那次的談話給我的教育意義很大,是給我上了一次黨課,後來我在7月入了黨。"
在中央軍校軍官補習班裏,有一個叫舒葆初的貴州籍學員,在石將軍巷10號遇見了冷少農。舒葆初是甕安縣平定營高梘坡人。冷少農聽到鄉音,格外親切,於是邀他到店裏敘談,舒葆初跟著冷少農進了雜貨店。冷少農向秦世昌介紹了舒葆初。
在室內,冷少農問:"這裏是貴州老鄉的集會地,你怎會知道?"
舒葆初回答說:"中午接到陳純齋的來信,才知道這個地方。正好今天是禮拜天我就過來了。"
舒葆初主動向冷少農介紹了自己的情況:1923年,從甕安簡易師範畢業後,在玉山小學當了幾年教師,然後從軍北伐。1926年秋經陳純齋介紹,結識武漢國民政府農民部部長兼秘書長林伯渠,並被椎#到湖北黨部宣傳隊漢陽支隊當宣傳員,後因接受進步思想被開除。次年到南京考入陸軍經理法規研究所,受訓半年後到杭州警官學校任總務科長,後又調到武漢軍政部第二被服廠任會計。因不滿足於軍隊中的文職工作,才到中央軍校軍官補習班學習軍事。
冷少農問道:"葆初,我們離鄉背井,拋妻別子,來到南京,你說為什麼?"
舒葆初回答道:"尋找革命真理,為民眾謀福利。"
在談話中,冷少農知道舒葆初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也是一個誠懇的人。兩人還就時政與家的前途交換了意見。
冷少農通過與舒葆初的多次接觸,決定將他發展為中共黨員。舒葆初在中央軍校軍官補習班學習結束後,冷少農與李耕生商議,從當前的形勢看,已取得三次反"圍剃"勝利的紅軍對武漢形成了包勢態。國民黨八十五師駐紮崇陽一帶,位居湘鄂邊界,位置非常重要。從長遠發展來看,要發動兵變,舒葆初是合格人選。舒葆初在八十五師人際關係好,能言善語,剛毅正直,謙遜和藹,定能很快打開工作局麵。於是決定讓舒葆初回到八十五師。
臨走那天,冷少農、宋誌成一直送舒葆初到下關碼頭江邊。冷少農再三叮囑舒葆初,此去責任重大,處處小心謹慎;到武漢後,立即與八十五師漢口英租界辦事處地下黨員廖澤南聯係。並告訴他,麼澤南是貴州凱裏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大肆侵略我國國土,國民黨軟弱無能,一味退讓,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共產黨上,激起了廣大民眾的憤恨。一時間,反對侵略、反對新軍閥、反對內戰的呼聲響徹中國大地。
中共中央決定,號召群眾開展反帝鬥爭,組織兵變和遊擊戰爭。南京地下黨圍繞這一中心任務,組織"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濟會",發動社會各界起來聲討日軍罪行,要求政府抗日救國,舉行了有十萬餘人參加的反日救國大遊行。
在國難當頭的形勢下,針對南京的複雜局麵,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共南京特委,由李耘生任特委書記,王善堂任市委書記,領導南京的革命工作。
此時,蔣介石嚴令國民黨東北邊防司令部"力持鎮靜,不準抵抗":將大批東北軍撤入關內。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髙校的赴京代表要求政府懲辦喪失領土的東北軍長官和喪權辱國的外交部長,要求政府對日軍不得再抱不抵抗主義,應號令全國軍隊拚死將日軍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