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策動兵變(2 / 2)

對於全國各界群眾的呼聲,蔣介石一麵敷衍撩塞,一而通令各部隊,對日應"堅忍沉毅,力持鎮靜,務避軌外行動,免為反動派所乘,致滋口實",仍把主要精力放在圍剿紅軍的戰場上。

經商議,李耘生等決定,為了喚起民眾,揭露蔣介石喪權辱國的罪行,號召以中央大學為首的學生請願閉向國民黨政府略施加壓力。

大雪飛揚,朔風凜冽。各省大學生赴京請願團從四麵八方湧向國民政府,官員們閉門不見激烈的請願學生。吳越等學生帶頭高呼口號:"嚴懲叛國分子!""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強烈要求政府出兵收複東北失地。學生們立於風雪之中,徹夜未散。

幾天後,黨組織派路大奎到南京組建軍委,並擔任書記。冷少農等南京地下黨的同誌向他指出:在國民黨軍隊中開展策反工作,和在城市裏進行武裝鬥爭都很重要,盲目和冒險都會給革命帶來損失。天目山的紅軍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材,應盡一切辦法,協助有關人員盡快完成任務。

南京地下黨組織開會決定,要盡快在寧杭一帶組織發展黨的特別支部,擴大茅山遊擊隊,策動國民黨軍隊兵變,把隊伍拉上天目山,建立根據地。除在市內各大中學校、工廠、軍隊開展工作外,還應將南京附近的江寧、江浦、句容、溧水、宜興等地納入特委活動範圍。同時決定,在南京軍繁中策動一支隊伍參加紅軍。

會後,經過大家的深思熟慮,決定在條件成熟的警衛營策動起義,時間定於2月22日,就是國民黨召開四中全會的那一天。

不料,起義計劃被警衛營三連黃連長發現,並告知汪副營長。在這危急時刻,冷少農建議,應當機立斷,鏟除障礙,提前起義。趙營長立即召集全將士集合,當場除掉了汪副營長和黃連長,然後宣布起義,人不知鬼不覺地把隊伍拉上了天目山,參加了紅軍。

這次策反行動的成功,讓冷少農明白了一個道理:抗日者得民心,不抗日者失民心。

舒葆初回到湖北崇陽國民革命軍八十五師教導大隊一中隊後,很快就被提拔為中隊長,被中共長江局委任為鄂南總支部書記,負責領導通山、通城、崇陽、漢口、白霓橋等地的地下黨組織。憑借黨組織的指引和他的人際關係,舒葆初在國民革命軍中很快就發展周廷賢、李光廷、黃克勤、莫德維、沈樸仲、宋應達等為中共黨員,並成立了黨支部,自任支部書記。

1932年1月,由於王明"左"傾錨誤路線的影響,鄂豫皖、湘鄂陝、湘鄂賴根據地損失很大。為迅速打開局麵,黨中央指示冷少農與舒葆初取得聯係,做黔軍八十五師的策反工作。黃克勒、舒葆初多次派黃克勤與紅八軍聯係,並暗中策反範揭成團。

通過策反,除團長範揭成逃跑外,該團300多人投奔了紅軍。不久,冷少農在給舒葆初的信中寫道:"為解決八十五師一萬多人與紅十六軍配合進擊武漢,黨派王覺夫向你傳達這一指示,你應作好'兵變'的周密計劃,利用教導大隊活捉師長謝彬帶動全師起義......就在舒葆初策動官兵準備起義時,由於叛徒郭紹藩的出賣,除李光庭、喻雷外,十多名共產黨員被捕,在經過嚴刑審問仍然得不到什麼結果後,敵人竟將舒葆初的舌頭剜掉,於農曆五月三十日夜將這些共產黨員殘酷殺害,這就是當時震驚全國的"崇陽慘案"。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冷少農、李耘生、宋月波等同誌深入工人、大學及部隊中,發展黨員近二百名,建立十多個支部,積蓄了一支十分可貴的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