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最後四鳳在雨中狂奔的時候,我覺得一點兒都不感動,因為前麵繁潸已經在雨中狂奔好幾回了。
北京被稱做是一個晴朗少雨的城市。我看兒童畫上畫到的北京城,大都是慷慨大方的豔陽天,太陽長著眼睛長著嘴,笑眯眯地掛在天上。其實我童年對北京的印象卻不是這樣的,北京的夏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場接一場讓人猝不及防的雷陣雨。
那時候我家住在一幢帶有公共大陽台的樓房裏,那種陽台很長,陽台上經常晾著一排花花綠綠的衣裳。平時陽台上很少有人,隻有孩子才愛站在陽台上看對麵的街景。雷陣雨總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而至,先是一陣悶熱,悶得讓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忽聽窗外有雷聲,大人小孩拔腿就往外跑,跑到陽台上去看雨。
雷陣雨總是來勢凶猛,有點像脾氣不太好的男子,發起怒來什麼都不管不顧的樣子。雷聲很急,也很悶,一陣緊似一陣但有時也是虛張聲勢,所謂“幹打雷不下雨”。轟隆隆的雷聲總是令小孩感到有點恐慌,以為好日子過到頭了,世界的末日就要來了。
在小時候背到的古詩裏,雨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天街小雨潤如酥”,那形容的一定是江南的雨,而不是北京這種轟轟烈烈的雷陣雨。北京的雨來得猛,來得凶,來得有氣勢,這種雨是不可以入詩的。倒有點像重金屬搖滾,咚咚咚咚先是一陣響鼓,後麵的節目還沒開始,已經把人的胃口調起來了。打雷的時候,大人們通常是手忙腳亂搶著收衣服,小孩子則躥來躥去,莫名其妙尖聲喊叫。
“下雨嘍!”“下雨嘍!”
喊聲未落,雨便嘩啦啦地落下來。雨點很大,一道道像鞭子一樣斜抽到陽台上來,站在陽台上看雨的大人小孩便笑嗬嗬地往後退,以免被雨打濕褲腳。有一回,天上竟下起乒乓球大小的冰雹來,人們看雨的情緒更高了,有人拿了鋁盆來放在陽台上接冰雹,最後那隻鋁盆被砸扁了。
很多文學作品上都經常寫到雨,用雨來描寫人的心境,電影上也是這樣,一個霹靂過後,人就要倒黴了,不是傷痛欲絕,就是在雨中狂奔。很多電影一到打雷下雨,後麵的情節就要發生突變。前一段看到李少紅導演的電視劇《雷雨》,我覺得別的地方還沒有報上說得那麼糟,惟有雷聲用得過多過爛,動不動就打雷下雨,這反而失去了“雷雨”原本可能給人帶來的衝擊力。到了最後四鳳在雨中狂奔的時候,我覺得一點兒都不感動,因為前麵繁漪已經在雨中狂奔好幾回了。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有人看到下雨會觸景生情想起自己的傷心事來,但大多數人還是比較喜歡下雨的。昨天夜裏北京下了今年夏天的頭一場雨,一陣雷陣雨過後,空氣變得格外涼爽,可惜又是一場雷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