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對莫言小說語言中色彩詞的研究。殷相印在《修辭學習》2000年第1期上發表《莫言小說色彩詞的超常運用談片》一文,從莫言小說色彩詞的超常使用方麵,闡述了其給人們造成的陌生效果和構築的豐富多彩的世界。鹽城師範學院中文係李堯在2003年12月的《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發表論文《莫言小說運用色彩詞的特點》。該論文寫到:“莫言在小說中運用色彩詞來繪色賦形、凸現主題意識、實現文學象征,從而形成他自己的一種色調和追求,使色彩詞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延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蔣尊國的論文《美的色彩美的人生——從看莫言小說中色彩詞的運用》(《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11月第20卷第6期)指出,色彩詞的運用是莫言小說中的一大亮點。南陽理工學院文法學院張娜的論文《用語言描繪生活的畫卷——從看莫言小說中色彩詞的運用》(《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也有同樣的看法。潘峰、黃健的論文《論莫言小說作品中的紅色詞》(《時代文學》2012年4月下半月刊)指出:莫言小說作品大量運用了多種顏色詞,而紅色詞是其運用頻率最高的。作品中的紅色詞在物理、生理屬性,社會文化特性和作者個性三個要素的共同作用下,通過具體的物象,表達了一種生命力量、民族精神、愛與希望和一種沉悶的情緒以及醜陋的事物,給讀者展示了一個異樣的精神世界。
四是對莫言小說敘述語言的研究,如河北師範大學張獻榮的文章《論莫言小說的生命體驗》(《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論述了莫言描繪在兩種不同的體驗時采用的兩種不同的敘述方式。在描寫直接體驗時,他大多采用第一人稱敘述,少數用第三人稱,這類小說的主人公身上融入了作者自己直接的生命體驗;在描寫間接體驗時,他采用親屬稱謂,主人公都是“我爺爺”、“我奶奶”、“我父親”等,這些人的故事是靠“我”對“家族史”的回憶而斷斷續續講出來的。高選勤《莫言小說的敘述語言與視角》(《作家與作品》2001年第11期)從敘述語言對人物視角的統攝、敘述語言隨人物視角的轉換和敘述語言向人物視角的貼近三個方麵,闡述了莫言小說敘述語言與人物視角的關係。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陳彥馨的論文《莫言小說的雜語性特征》(《安徽文學》2008年第12期)從小說的敘述語言出發分析莫言小說語言的雜語性特征。河南省平頂山教育學院中文係劉秋雲的論文《試論莫言小說語言的鄉土特征》(《時代文學》2008年第2期)從敘述者的敘述語言和小說中人物的語言兩方麵, 對莫言小說語言的鄉土特征作了分析。中國政法大學張靈在2009年6月《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上發表論文《莫言小說中的人稱使用》,認為莫言藝術創作中使用的第二人稱、特殊第三人稱和稱呼方式以及第一、二、三人稱交錯混用等多種形式,透露出了莫言對於生命主體精神的發現與表達,理解與溝通。
五是對莫言小說語言的宏觀描述,如2003年黑龍江大學殷樹林的碩士學位論文《莫言作品語言研究》,安徽大學語言文字學專業2007屆碩士研究生張愛萍的碩士學位論文《莫言小說語言研究》都較為全麵地研究了莫言作品的語言。
六是對莫言小說語言發展走向的研究。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高翠英於2004年在《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期上發表論文《莫言小說中的回歸趨向》,從深層的心理體驗和外在的兒童形象及語言呈現指出了莫言小說語言所表現出的回歸傾向。這種回歸不僅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具體的感性書寫而獲得了某種普遍性,而且在藝術上實現了表達的詩意和澄明。合肥學院鄒姍姍的論文《成功“撤退”的》(《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2年3月第16卷第1期)以《檀香刑》為例,分析了莫言迥異於以往的敘述手法和描述方式: 雜語寫作,對暴力的獨特展現,個性化的語言風格以及濃鬱的民間寫作特色。文章認為,以上是莫言創作的求變與開拓,是一種另類的“撤退”,更是一次成功的回歸。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萬鵬飛的論文《試論莫言小說中的前景化語言》(《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28卷第7期)從偏離和平行兩方麵分析了莫言小說中的前景化語言,用大量篇幅從偏離角度進入文本,同時從平行角度探析了莫言小說語言的前景化,並簡略地談及其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