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咱倆當初是同桌(1 / 1)

王軍是我同桌。

王軍曾經是我同桌。

王軍是個跟我關係一點也不好的同桌,甚至我清楚地記得,他是唯一打過我一嘴巴的同桌。

我之所以這會兒還記得他,並不是說我多麼記恨他,而是,王軍曾立誓要當一名作家。

眼下,我恰巧成了一名作家,寫到這兒,我想起老祖宗們在著書時常用的一句話,“造化弄人啊!”

同桌王軍很有錢,至少在當時是不可置疑的。他常示威性地從口袋裏掂出五元或十元的大票拍在桌上,如同現在某些習慣炫耀的小青年,將個多功能手機舉在手上到處拍照,有點嘩眾取寵的意思。可恨當年我太過於貧瘠,知識和見識比金錢還要貧瘠,對王軍的嘩眾取寵總是一臉的豔羨。別說我一個窮家子弟會如此,連好多老師都眼紅心跳呢,那時候,他們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幾十元錢,這樣一說,你就知道了,王軍有理由瞧不起任何人,包括我這個力求上進的同桌。

語文老師是個幽默風趣的人,在一次評點作文課上,語文老師先是表揚了我,說我的作文中規中矩,時間地點人物事物前因後果交代得不錯,也就是說,是一篇真正的作文。而王軍呢,下筆千言離題萬裏,信馬由韁不知所雲。王軍在老師的點評下把個平日高昂的頭壓得很低很低。不過,就在王軍低頭反思時老師來了這麼一句不過,“不過,王軍有可能成為一個作家!”記得老師剛說完這句話,王軍眼中就亮光大盛,好像頭上真有一道作家的光環在閃耀。八十年代初期,作家是最令人景仰的了。我心裏非常不服,我的作文都寫成真正的作文了,卻沒可能成為一個作家,老師都那樣定論了,這個王軍居然憑一個離譜的文章受此褒獎。我不無妒忌地要過王軍的作文,一而再再而三地讀,後來再有作文,我就寫成了王軍的德性。

王軍呢,不再隨隨便便往外拍錢了,他把錢都訂了《作文指導》《少年文藝》等刊物,他想成為一名作家呢,當然這得多看課外讀物。記得當時有一本名叫《隨便翻翻》的雜誌,知識性、趣味性、開拓性一體,很有創新意識。老師擅自做主,替王軍訂了一年。作為同桌,我自然就近水樓台了。一年下來,王軍的作文開始中規中矩了,而我呢,則變成信馬由韁了。

最先發現這一變化的依然是語文老師,語文老師悄悄對王軍說,“鄭全是不是經常看你的雜誌啊,以後少借給他,他都寫成你的模式了!”老師其實是一番舐犢之情,他怕我誤入歧途越陷越深,像我這樣的貧困生最主要的是念好書考上師範,作家夢是想都不能想的,除非像王軍那樣有個當大隊書記的爹。

王軍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但對於有人居然也覬覦他的作家夢,王軍是不能容忍的。古人都說書非借不能讀也,我又怎能免俗,借不到是吧,我趁王軍上廁所時就翻他的書桌偷看,一來二去,我竟憋成一種功夫,能在教室坐上半天而不上廁所,為我日後靜下心來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可惜好景不長,就在一次我正翻閱一期剛到的《隨便翻翻》雜誌時,王軍折回來拿手紙,見我正翻閱他尚未讀過的新書時,王軍二話不說,抬手一記耳光打在我臉上:“誰讓你偷看的!”

麵對王軍的質問,我壓低嗓子反駁:“我不過是隨便翻翻而已!”

“要翻翻你自己的東西!”王軍一把搶回書撕得稀爛,“我讓你翻,我讓你隨便翻翻!”

記得我當時就哭了,不是為王軍打我一嘴巴,而是為那本粉身碎骨的《隨便翻翻》。當天晚上我就背起書包退了學,任父母百般勸告都不再回校。不過從此以後,我真養成了隨便翻翻的習慣,一直翻到今天能見到我名字的許多刊物。

校慶那天,作為母校唯一一名作家,我得到隆重的邀請,吃飯時,一人擠到我身邊坐下,我一愣,正是王軍。王軍嘻嘻一笑,“今天我跟你一塊坐,誰讓咱倆當初是同桌!”

我舉杯一笑,“對,是同桌!”笑完我發現眼中有淚正悄悄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