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藍卷 不是人間富貴花(4)(3 / 3)

雲中錫⑤,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歲兩屐,誰識臥遊⑥心?準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⑦回首,何日得投簪⑧?布襪青鞋約⑨,但向畫圖尋。

【注解】

①西山:山名,南起拒馬山,西北至軍都山,為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包括百花山、靈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盧師山、玉泉山等諸峰,林泉清幽,是京郊旅遊勝地。秋爽:秋天的涼爽氣息

②梵唄:佛教教徒作法事時誦讀經文的聲音。

③茅庵:茅舍,草房。

④老衲:年老的和尚。也做老僧自稱。

⑤錫:錫杖,指僧人出行。

⑥臥遊:觀賞山水圖畫、讀遊記、看圖片之類代替遊覽。

⑦槐安:槐安國或槐安夢的簡稱。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中記載說淳於棼在老槐樹下飲酒,醉酒後夢入大槐安國,被招為駙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盡享榮華富貴。後因兵敗被遣送回家時驚醒,發現夢中之槐安國與南柯郡均為蟻穴。後多被用來比喻人生如夢,富貴無常。宋範成大有詩曰:“盡遣餘錢付桑落,莫隨短夢到槐安。”

⑧投簪:丟掉固定冠戴時所用的簪子,指棄官。晉陸機在《應嘉賦》有:“苟形骸之可忘,豈投簪其必穀。”

⑨布襪青鞋:多為隱者或平民之裝束,借指隱居,唐杜甫有:“青鞋布襪從此始。”

【典評】

這一首《水調歌頭》為納蘭題畫之作:上片寫景,下片借畫中之景抒發胸臆。空山幽林,老僧梵唱。夕陽西下,殘陽映疏林。山之絕頂一坯草屋,老僧的吟唱。於雲端行走,在溪頭垂釣,澗水邊彈琴,多麼舒適愜意的生活。

往日沉迷仕途,貪圖榮華,而今幡然悔悟,欲於山林之中歸隱,然而這一願望卻不知是否能有實現的一天,隻能寄情於畫中的山水。

空山、疏林、茅屋、老僧,夕陽殘照下垂釣、彈琴,這種怡然自得的生活曆來為許多文人墨客所向往,然而又有多少人真能如陶淵明般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欲求之而不可得,隻能寓情於畫,這是許多人的悲哀,亦是納蘭之悲哀。

水調歌頭 題嶽陽樓①圖

落日與湖水,終古嶽陽城。登臨半是遷客②,曆曆數題名。欲問遺蹤何處,但見微波木葉③,幾簇打魚罾④。多少別離恨,哀雁下前汀⑤。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間無數金碧⑥,未許著空明⑦。澹墨生綃譜就,待倩橫拖一筆,帶出九疑⑧青。仿佛瀟湘夜,鼓瑟舊精靈⑨。

【注解】

①嶽陽樓:湖南嶽陽城西門的古城樓。主樓共三層,古今之名勝。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李商隱均有詩詠嶽陽樓。宋慶曆五年,滕子京被貶嶽陽後重修,範仲淹撰《嶽陽樓記》,嶽陽樓更加有名。

②遷客:被貶的官員。

③微波:小波紋。木葉:指樹葉。

④魚罾:即漁網。

⑤汀:水邊的平地

⑥金碧:金黃與碧綠的顏色,這裏指山水畫。

⑦空明:空曠澄澈。

⑧九疑:又叫“九嶷”,山名,在湖南寧遠南。

⑨精靈,指湘靈。

【典評】

嶽陽樓,自古為曆代文人墨客所鍾愛,範文正公的一篇《嶽陽樓記》,更使得洞庭湖畔那座古城樓名垂千古。

這一首《水調歌頭》是納蘭為一幅以嶽陽樓為主題的圖畫所做的題詞,詞中盛讚圖畫;感歎人事:自古以來,嶽陽樓的落日和湖水便是嶽陽城之名勝。登上這裏的有一大部分是那些被貶的官員,他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然而他們的蹤跡現在已經無從尋找,能看到的隻剩下洞庭湖湖麵上的微波和凋零的樹葉,以及幾處橫放的漁網。塵世間充滿離愁別恨,就像是那些飛下孤洲的哀鳴的大雁。不管是風雨還是晴空,或者明月與暮靄,皆是風情獨具。人世間哪有一幅山水畫能及得上它的澄澈與空明。絹隻是生絹,墨隻不過淡墨,隻是因為橫向拖出那一筆的巧妙,便能呈現出九疑山那青青的風貌神采,就好像在這朦朧的月色之中,湘神正在彈琴鼓瑟,餘音嫋衾。全詞一反通常上景下情之常態,用筆靈動、一氣嗬成,圖中景與胸中意交織融會,鬼斧神工,詩情畫意,融合處不著一絲雕琢痕跡,可謂題畫詩中不可多得之佳作。

鳳凰台上 憶吹簫

荔①粉初裝,桃符②欲換,懷人擬賦然脂③。喜螺江④雙鯉,忽展新詞。

稠疊⑤頻年⑥離恨,匆匆裏、一紙難題。分明見、臨緘重發,欲寄遲遲。

心知。梅花佳句,待粉郎⑦香令⑧,再結相思。記畫屏今夕,曾共題詩。

獨客料應無睡,慈恩⑨夢、那值微之。重來日,梧桐夜雨,卻話秋池。

【注解】

①荔:薜荔(又名木蓮),常綠藤本,蔓生,葉橢圓形,花極小,隱於花托內。果實富膠汁,可製涼粉。

②桃符:古代掛在大門上的兩塊木板,上畫神茶、鬱壘二神以壓邪,至五代在桃木板上書寫聯語,後又書於紙代木板貼之,是為春聯。這裏指春聯。

③然脂:點燃火炬、燈燭等。

④螺江:又稱螺女江。在福建福州西北。

⑤稠疊:稠密層疊,形容相思愁緒之深重。

⑥頻年:連年,多年。

⑦粉郎:博粉郎君,即心愛的郎君之意。

⑧香令:指三國魏荀彧。

⑨慈恩:即慈恩寺。唐代寺院名。

【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