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聲穆穆,鳥啾鳴鳴,金山寺此時正值早課時分,隻見一小和尚約莫七、八歲年紀,趁其他人不注意時,偷偷從大雄寶殿內溜走,穿過觀音閣,越過妙高台,快步向後山走去。
說是後山,其實隻是一個環境比較清幽的地方,平日除了來此河中打水的附近僧人外,鮮有人來。而自從金山寺的上任主持,法明長老來此靜修以後,便無人敢來後山打水了。
此時小和尚已經來到後山,快行到法明的住處了,忽然見到前方一人身著僧衣,直直往江中落去。
小和尚被驚得魂飛魄散,極速奔入江中救人。
甫一入水,小和尚才想起自己並不識水性,此時正值秋季,雖然河水不是很深,一時半刻不會溺斃,但河水異常冰涼。況且自己年小體弱,又怎麼救得了人,想到此處小和尚隻覺得心灰意冷,不禁大聲哭了出來。
就在小和尚以為自己將死之際,忽覺腰上一緊,已被人緊緊抱住,正向岸邊移去。
二人掙紮半響,終於上得岸來。此時二人都已精疲力盡,仰躺著呼哧喘氣。
正喘息間,小和尚回想起之前那驚魂的一幕,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再也見不到家中的父母兄妹,無法再與江流兒聽法明講故事,不由又落下淚來。但想到如今二人雙雙獲救,並無性命之憂,又忍不住開懷大笑道:“江流,江流兒,我們沒死!我們沒死!你怎會遊水的?”
原來落水之人就是那日法明在後山撿到的嬰兒江流兒。
那江流兒見他一會笑,一會哭,不知他究竟想怎樣,無奈道:“你不知道的可多呢,可多了……”話到最後竟已默然,勾起無限回憶。
江流兒翻身望著江麵,轉眼間已過六年了,回想起自己六年前因失戀跳樓而穿越到了大唐,成為一名嬰兒,就是在此河中被法明撿到的。而這六年來他無時無刻不想回到原來的世界,以為隻要再死一次就可以了。但每當他有這個想法之時,法明總會提前發現,並加以阻攔。好不容易今日趁隙出來跳河,不料正巧小和尚釋懷來後山尋他,見他跳入河中,也一並跟著跳了下來。無奈之下,他隻好打消計劃,先救落入水中的小和尚。
又不禁想起曾經與她的甜言蜜語,海誓山盟,以及她最後的絕決無情,而如今自己身在異界,連想尋死都不容易,不由得懊惱萬分,自嘲道:“古人雲,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哼,可如今我卻成了古人。”
正愣神之際,忽聽釋懷道:“江流,可是想家了嗎?”玄娤一鄂,不知該如何作答。
釋懷又繼續道:“可是想父母了嗎?”
玄娤轉過身來,望著近在咫尺的釋懷,正目光灼灼地盯著他,不由黯然道:“我不知父母是誰,亦無家可歸。”
釋懷微笑道:“既然如此,那怎的總是皺著眉頭,白白生了一副俊臉。”
玄娤不禁莞爾,笑道:“你怎又不去做早課呢?當心主持打你屁股。”
釋懷做了一個鬼臉,裝作無所謂的樣子道:“做早課多無趣啊,還不如來後山聽法明長老講故事。”頓了頓,又打趣道:“那你怎又穿上僧袍了呢?還將頭發剃了,不留發髻。”
玄娤無言,不知如何回答,總不能說自己前世的人從來不留發髻吧。
而玄娤自到大唐以來,每晚都會夢到自己跳樓時的情景,因此法明將一些佛經編成故事,講給他聽,希望能夠驅除夢魘。
小和尚釋懷無意間來到後山,聽到法明講故事,一時覺得有趣,又見玄娤年紀與他相當,因此二人成了玩伴,他也時常偷溜出早課來尋玄娤玩耍,平素喜歡叫他為江流,而玄娤在金山寺中也隻認得法明與釋懷二人。
正說話間,一陣冷風吹過,二人不由渾身一顫,這才想起身上還濕漉漉的,於是抖抖索索相互簇擁著往法明的住處行去。
推開房門,隻見法明笑吟吟地坐在團蒲之上道:“你們二人去哪兒了?怎弄得渾身是水。”
玄娤望著一臉笑意的法明,強忍著上前踹他一腳的衝動。這個老和尚絕對是明知故問,今天這個機會也定是他刻意製造的,跳河之事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釋懷急忙答道:“我們去河中捉魚去了。”
法明嘿然道:“是嗎,出家人不食葷腥,你們到河中捉魚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