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憂鬱的小和尚(2 / 2)

釋懷一愣,慌忙道:“對對,出家人不食葷腥,我們捉魚……捉魚……對,我們捉魚是為了放生,放生可是好大的功德呢。”

法明又問道:“那魚呢?你們可曾捉到?”

釋懷一窘,“我們……我們……”了半響,說不下去了。

玄娤早知不可能騙得過這老和尚,於是上前道:“我……”

“是我不小心落水,江流為了救我也跳下了河。”

玄娤還未說出口,釋懷就已搶先答道,邊說還邊拉著法明往屋外行去。

“長老還不知,江流兒他居然識得水性,先時我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再也無法見到法明長老,那水不知有多冰,有幾深……對了,我是前來聽法明長老的妙諦的,江流,江流兒,快快出來聽長老講故事了……”

玄娤望著兩人漸漸遠去的背影,心中一陣默然,前世他並沒有太多的朋友,或者說他並未真心的去交往朋友,如今雖然無奈來到這個世界,但能遇上法明與釋懷這等良師益友,隻覺得實在是太好了。

聽聞釋懷的聲聲呼喚,玄娤會心一笑,大步向外行去。

“今日我們講四無量心。昔佛在世時,曾授提婆達多鹽湯,因提婆達多好吃甜膩食物,頭痛腹滿,受大苦惱,不堪忍受,呻吟稱念:‘南無佛,南無佛!’那時佛在其住處禪定中,聽到此聲音,即生慈悲心,以神通力至其住處,手摸提婆達多頭腹,授予鹽湯,令其飲服,得到病愈,而提婆達多叛佛害佛,佛不記冤而救之,以慈使其樂,以悲拔其苦,以其痊愈而喜,不分冤親而平等救治,即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無量心。佛所成就的四無量心,不與三乘人共成就,能大慈以眾生之樂而樂,能大悲以眾生之苦而苦,能大喜以眾生之離苦得樂而喜,能大舍心而無住著,運心平等,普利眾生。”

釋懷平日就不喜讀佛經,而且他來此主要是為了聽法明講故事,見法明說的如此玄奧,一時間抓耳撓腮,不耐道:“說重點,說重點,聽不明白。”

法明嗬嗬一笑,看著眉頭緊皺,似乎若有所思的玄娤道:“很久以前,在南瞻部洲有一大國,名叫摩訶羅檀囊,意為‘大寶’,統帥著五千個小國。國王有三個兒子,老大叫富那寧,老二叫提婆,老三叫薩埵。薩埵太子年齡雖小,心地卻非常善良,對一切生物都非常愛惜。一日國王帶著群臣,王後與太子們外出遊玩。許久,國王疲憊,與群臣在樹下休息,三位太子繼續遊玩,忽在一樹林間見到一隻老虎正喂乳兩隻小虎。三位太子見母虎目露凶光,似欲噬子,薩埵對兩位兄長道:‘此虎產子不久,又要喂乳兩隻小虎,餓極垂死,觀其神色,似欲食子。’兩位兄長答道:‘確如此言。’薩埵問道:‘該喂何食於它?’兄長答道:‘最好為新鮮血肉。’薩埵又問道:‘如此,今日是否有人與之血肉,救其性命。’兄長道:‘是為難事。’薩埵太子思忖良久,決計犧牲自己,救活母虎與小虎。於是與兄長又前行了一段路後道:‘兄等且去,我有私緣,比爾隨後。’待兄長走後,薩埵太子連忙照原路返回,撲在虎前,讓老虎吃他。可是母虎饑餓甚久,無張嘴之力,無法食太子。太子見此,自取利木,刺身出血。母虎得舐鮮血,氣力漸複,張口將太子食了。兩位兄長久等薩埵不來,想起之前與他關於餓虎的對話,又思薩埵平日為人,心中大驚,連忙回去尋他。果見薩埵死於虎前,血肉狼藉。兩人哭著回去告知父母,國王與王後聽聞此事,猶如晴天霹靂,頓時暈厥,良久方醒,急與眾人奔馳至太子死處,將所剩骸骨帶回去埋葬。”

說完法明怕釋懷再做糾纏,留下正沉浸在幻想中的釋懷,與一臉沉思的玄娤,徑自回屋去了。

待法明走遠,釋懷連忙碰了碰正低頭思考的玄娤道:“你不喜歡法明長老說的故事嗎?怎的每次都睜著眼睛睡著,若不是你天生便喜歡皺著眉頭,定會被他瞧破的。”

玄娤知法明已不在,抬頭凝視著釋懷道:“並不是我不喜歡聽他講故事,而是我不同意以身喂虎的做法。”

釋懷聞言奇道:“若是你,你會怎樣?”

玄娤起身一臉堅定的道:“我不會死,虎也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