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橫向組織是否具有獨立性,各自獨立領域搭配是否適合本地區、學校的情況。
(4)組織是否是以研究性學習為基礎和核心。
3.資源包中功能模塊設計的評價
(1)活動導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活動設計能否調動學生多種器官的參與。
(3)活動設計能否提高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活躍程度。
(4)活動設計能否使學生獲得各種體驗,提高學生情感投入程度。
(5)活動設計能否使學生獲得各種經驗,包括認知、情感、審美和實踐經驗。
(6)活動設計能否聯係社會實際,給學生提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7)活動設計能否給學生活動提供餘地。
4.資源包中文字、圖表、版式的評價
(1)文字與圖表的使用是否科學、嚴謹、規範。
(2)語言表達是否明白易懂、生動有趣,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3)插圖是否與文字內容配合恰當,有助於學生理解內容。
(4)插圖是否生動有趣,引發學生的活動興趣。
(5)版式設計風格是否與課程目標一致,配合課程實施。
(6)版式設計是否美觀,能使學生產生美感。
(三)綜合實踐活動組織過程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組織過程可以先分階段再從整體對其進行評價。
(1)確定的主題難度是否適中。
(2)活動導入是否自然、銜接。
(3)活動組織階段中計劃表述是否完整。
(4)活動計劃是否有效性。
(5)活動展開過程是否流暢、靈活,是否有利於學生豐富個性的發展。
(6)活動總結階段是否重視反思、體驗及學生的自我評價。
(7)活動拓展階段是否提供了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創造的氣氛。
二、關於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表現評價和教師指導情況的評價
(一)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是否能達到其教育目的,學生的表現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其一,綜合實踐活動定位於實踐性課程,這一特性決定了學生是實施其課程的主體。沒有學生的活動就沒有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實施,學生積極主動投入是綜合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其二,學生的表現是反映其課程實施過程及結果的一麵鏡子,要知道活動過程情況及效果必須得借助學生反饋的信息;其三,學生的表現是檢驗其課程計劃指導是否科學的重要尺度,所反饋的信息是衡量課程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依據,又是重新設計活動的參照係。可見,評價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是非常重要的。
評價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按實踐活動的實施步驟分階段評價:在活動準備階段,評價學生活動主題的選擇及確定狀況和活動主題方案的製定狀況;在活動實施階段,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各種具體行為,如學生的主體性、參與、合作、創新等行為;在活動總結及交流階段,評價學生的態度、情感和良好意識的發展狀況和學生的活動報告、成果及產品等狀況。
1.活動準備階段學生的表現評價
(1)學生能否置身於問題情境自覺發現問題。
(2)學生能否積極主動與其他同學討論、交流並確立活動主題。
(3)學生能否明確活動主題的意義。
(4)學生能否圍繞活動主題收集、整理相關資料。
(5)學生能否跟其他同學共同製定合理、具體的活動主題方案。
2.活動實施階段學生的表現評價
(1)學生的主體性行為表現的評價。這一方麵評價包括:學生的自我控製情況,能否穩妥、有條理的處事,能否注意力穩定、自製力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情況,能否積極參加活動並努力獲勝;學生的成就動機情況,能否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學生的適應性情況,能否樂於助人和敢於主持公道。
(2)學生的參與行為表現的評價。這一方麵評價包括: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的課題組活動;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是否做好資料積累和分析處理工作;是否主動提出主題活動的設想和建議;是否在活動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是否對自我活動進行主動評價和自我評價。
(3)學生的合作行為表現的評價。這一方麵評價包括:是否樂於幫助同學並主動配合同學;是否認真傾聽、支持同學的觀點和建議;是否在表達自己的建議時考慮到同學的感受;是否主動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是否主動關心同學的活動狀況;是否對班級和小組活動做出積極的貢獻;是否有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4)學生的創新性行為表現的評價。這一方麵評價包括:對於老師的開發性問題,學生能否提供幾種不同的解答;學生能否主動發現有創意的問題;學生能否從多維度思考問題;學生能否對解決的問題深刻分析;學生能否豐富、流暢的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能否有創意、獨創性的解決問題;學生能否獨立思考,獨立活動研究。
3.活動總結及交流階段學生表現的評價
(1)學生是否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如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服務意識和安全意識。
(2)學生是否養成創新思維習慣。
(3)學生是否提高了創新和實踐能力水平。
(4)學生是否更加積極主動跟同學交往合作。
(5)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是否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