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詞蛇影杯弓顰卿絕粒)
(第九十回失綿衣貧女耐嗷áo嘈cáo送果品小郎驚叵pǒ測)
(注貧女邢岫xiù煙丟了棉衣還要忍耐老仆女的叫嚷。寶蟾送來果品讓薛蝌大驚其居心難測)
對於困守大觀園中的林黛玉,愛情是她最後的、唯一的寄托。如果賈母她們連這份簡單的愛情都不能捧給黛玉,那就等於故意逼死林妹妹:
雪雁……悄悄兒的道:“姐姐,你聽見了麼?寶玉定了親了。”紫鵑……嚇了一跳……“……隻怕不真罷(吧)?”雪雁道:“怎麼不真……大概……就隻咱們沒聽見。”……“我聽見侍書(探春仆女)說的,是個什麼知府家……”……誰知黛玉……已聽得了七八分……
次日,黛玉清早起來……對著鏡子,隻管呆呆的自看……正是:瘦影正臨春水(此喻鏡子)照,卿(你。愛稱)須憐我我憐卿!
這首詩是明代才女馮小青的作品,用在此處天衣無縫。
紫鵑道:“姑娘……不是要寫經?”黛玉點點頭兒。紫鵑道:“姑娘今日醒得太早……隻怕太勞神了罷(吧)?”黛玉道:“不怕。早完了早好……借著寫字解解悶兒。以後你們見了我的字跡,就算見了我的麵兒了。”說著,那淚直流下來。紫鵑……也掌(同撐)不住滴下淚來。
原來黛玉立定主意,自此以後,有意糟蹋身子,茶飯無心,每日漸減下來……一日竟是絕粒,粥也不喝,懨懨一息,垂斃殆盡。(以上見第八十九回)
黛玉臨死前,還在應鴛鴦之請,辛辛苦苦抄寫佛經,為的是給賈母增壽。這真是絕妙的諷刺。此時的賈母,正準備給黛玉最後一擊。
就在黛玉“立意自戕qiāng(傷害)……漸漸不支”之時,“希望”又出現了一線:
侍書道:“……老太太心裏早有了人了,就在咱們園子裏的……二奶奶說‘寶玉的事,老太太總是要親上作親……’”……雪雁……也忘了神了,因說道:“這是怎麼說!白白的送了我們這一位的命了。”
寶玉、寶釵定親之事,隻傳達到了李紈這一級,探春並不清楚。但侍書所言的“咱們園子裏的”“親上作親”的條件,讓黛玉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不幸的是,寶釵也具備同樣的條件)“眾人也都知道黛玉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倒是賈母略猜著了八九。”
賈母猜著不足為奇,關鍵是她下一步怎麼辦。如果她是善良而明智的,她應該讓黛玉嫁與寶玉,從而救下一條珍貴的生命。佛家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麼損人一命,又該減壽多少呢?
決定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命運的最後時刻到來了,賈母幾句話就定下了三個青年人的生死命運:
賈母道:“……寶玉和林丫頭……若盡著擱在一塊兒,畢竟不成體統。你們怎麼說?”王夫人聽了,便呆了一呆,隻得答應道:“林姑娘是個有心計兒的。至於寶玉,呆頭呆腦,不避嫌疑是有的……‘男大須婚,女大須嫁。’老太太想,倒是趕著把他們的事辦辦也罷了。”
賈母皺了一皺眉,說道:“林丫頭的乖僻……我的心裏不把林丫頭配他,也是為這點子。況且林丫頭這樣虛弱,恐不是有壽的。隻有寶丫頭最妥。”
賈母說話很殘忍,其邏輯更混蛋:林黛玉虛弱,恐怕難以長壽,所以不如放棄她,任她去死。賈母年事已高也沒有多少活頭了吧?那她為何不趕快去死呢?
賈母還假惺惺地問“你們怎麼說”,王夫人隻好說出了賈母的心裏話。對於黛玉的人生鑒定,王夫人用了個中性詞“有心計”,賈母用了個貶義詞“乖僻”。
王夫人也清楚,此舉等於害了黛玉的命,好在她還多少有點良知,又害怕黛玉在關鍵時刻大鬧,於是提出了如下建議:
王夫人道:“……但林姑娘也得給他(她)說了人家兒才好……若知道寶玉定下寶丫頭,那倒不成事了。”
賈母道:“自然先給寶玉娶了親,然後給林丫頭說人家。再沒有先是外人、後是自己的,況且林丫頭年紀到底比寶玉小兩歲……倒是寶玉定親的話,不許叫他(她)知道倒罷了。”
鳳姐便吩咐眾丫頭們道:“你們聽見了?寶二爺定親的話,不許混吵嚷;若有多嘴的,提防著他的皮!”賈母又向鳳姐道:“鳳哥兒,你如今自從身上不大好,也不大管園裏的事了;我告訴你,須得經點心……我看他們也就隻還服你。”(以上見第九十回)
賈母根本沒有把外孫女黛玉放在眼裏,她把“外人”與“自己人”分得很清;她的要求與當今官員的思維並無二致:隻要瞞住當事人,一切大吉。而且,賈母再三捧高王熙鳳,至於探春等人,早就不入其法眼了。
王鳳姐配合得最吻合,執行得最到位,表演得最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