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回施毒計金桂自焚身昧真禪雨村空遇舊)
(注昧:不明白)
魯迅說過:男青年找對象不必打聽女方,看看準丈母娘就差不多了。此言甚真、甚妙!
女孩子特別容易像媽媽,所以我一直擔心《孔雀東南飛》的小姑子,她長大之後,脾氣也會像焦母一樣怪異嗎?
賈母的女兒——賈敏——個性像誰?必定像賈母吧?難怪王夫人一提賈敏就恨意、妒意、快意全到心上來。這樣說來,黛玉從小無母倒是一件好事嗎?否則,五十年後又是一條賈母?未可知也!(大哲學家薩特把自己事業成功歸功於從小沒有爸爸,於是少了拘束。這真是勇敢者的坦誠表白)
夏金桂像誰?你懂得!想不到,她突然死了,她本想毒死香菱,卻一不小心端錯了碗把自己毒死了。世界上還有這麼笨的人。這種手法明顯是抄襲,著名的《竇娥冤》就已經詳細寫過類似的“下毒案”;這次要不是薛姨媽與薛寶釵明了是非,香菱必定成了竇娥第二!
薛姨媽家的老婆子慌慌張張的走(跑)來,到王夫人裏間屋內也沒說請安,便道:“我們太太叫我來告訴這裏的姨太太(王夫人)說:我們家,了不得了,又鬧出事來了!”王夫人聽了,便問:“鬧出什麼事來?”……“我們大奶奶(夏金桂)死了!”王夫人聽了,便啐道:“這種女人死,死了罷咧,也值的大驚小怪的?”
天下人都討厭夏金桂,王夫人當然也是,她語氣中還透著高興,為親妹妹薛姨媽高興:死了夏金桂,少了個大禍害;大快人心事,死了潑女人。
現在,隻要有事,都是賈璉出麵料理。既然王夫人很輕鬆,賈璉當然更淡定。薛姨媽還誤認為那個老仆女在慌亂中沒有給王夫人說清楚,其實王夫人聽得很清楚,隻是她願意裝糊塗,樂得高興一回:畢竟,賈府好久沒有開心事了。
賈璉……給薛姨媽請了安……薛姨媽……趕忙說:“倒叫二爺費心……”……“不為別的事,為的是媳婦(兒媳。南方習語)不是好死的。”……“昨兒晚上,又叫寶蟾去做了兩碗湯來,自己說同香菱一塊兒喝。隔了一會子,聽見……寶蟾急的亂嚷……隻見媳婦鼻子眼睛裏都流出血來……我瞧那個光景兒是服了毒的。寶蟾就哭著來揪香菱,說他(她)拿藥/藥死奶奶了……”……
正說著,隻見榮府的女人們進來說:“我們二奶奶(寶釵)來了。”賈璉雖是大伯bǎi子(丈夫的哥哥,北方叫大伯bēi哥),因從小兒見的,也不回避。寶釵進來見了母親……便說:“……媽媽說這湯是寶蟾做的,就該捆起寶蟾來問他(她)呀。一麵就該打發人報夏家去,一麵報官才是。”
寶釵在為人做事大大方方等方麵,很像王熙鳳,想當年,寧國府辦理秦可卿的喪事,作為弟媳婦的王熙鳳見到了大伯哥賈珍,也是這麼款款而立。(在古代大伯哥與弟媳婦禮節甚嚴)
在一片慌亂之中,寶釵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這湯是寶蟾做的”)發話了:把寶蟾捆起來審問,立刻報案,讓官方處理。
其實,薛姨媽也知道此事與忠誠老實的香菱無關,隻是她一直被夏金桂與寶蟾嚇怕了,一聽寶蟾說凶手是香菱,隻好姑妄從之。寶釵來了,薛姨媽有了主心骨。
在教育孩子方麵,薛姨媽與夏家媽媽倒是一模一樣:放縱,溺愛。於是《紅樓夢》中才有了“呆霸王薛蟠”與“女魔頭夏金桂”這一對大活寶。天造地設,天作之合,兩個人竟然結為夫妻,惡鬥幾場之後各自奔向絕路,妙!
我們可以從夏金桂身上感受到她媽媽的影子(反過來說也一樣):
夏家……隻有母親,又過繼了一個混賬兒子,把家業都花完了,不時的常到薛家。那金桂……也幫貼他些銀錢……說這裏的姑娘服毒死了,他就氣的亂嚷亂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