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九回中鄉魁寶玉卻塵緣沐皇恩賈家延世澤)

在古代,去京城參加高考很不容易,尤其身在偏遠地區。首先是錢,沒有錢,行路難,許多窮苦人家還要自帶幹糧,甚至要做好要飯的準備。住宿之難不用說,天黑之前早投宿,天亮之前早出發,盡量不走夜路。當然還會有大批考生住不起旅店,隻好借舍。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結伴而行,吃虧是福,風餐露宿。當心野獸、疾病、歹徒、城管、警察。賈寶玉、賈蘭叔侄當然不缺路費且路途不遠,但安全仍需要注意:

過了幾天,便是場期……寶釵見寶玉……有意無意之間,卻別有(另有)一種冷靜的光景……叔侄兩個都是初次赴考,恐人馬擁擠,有什麼失閃……王夫人揀家裏老成的管事的多派了幾個……次日,寶玉、賈蘭換了半新不舊的衣服,欣然過來見了王夫人。王夫人囑咐道:“……早些作完了文章出來,找著家人,早些回來……”王夫人說著,不免傷起心來。

賈蘭聽一句答應一句。隻見寶玉一聲不哼,待王夫人說完了,走過來給王夫人跪下,滿眼流淚,磕了三個頭……王夫人……更覺傷心起來。

寶玉……給李紈作了個揖,說:“嫂子放心,我們爺兒兩個都是必中的。日後蘭哥還有大出息,大嫂子還要帶鳳冠、穿霞帔pèi(名貴禮服)呢。”李紈笑道:“但願應了叔叔(小叔子)的話,也不枉——”……恐怕又惹起王夫人的傷心來,連忙咽住了……

寶釵聽得早已呆了……忍淚無言……寶玉走到跟前,深深的作了一個揖(拱手禮)。眾人……摸不著是怎麼樣,又不敢笑他。隻見寶釵的眼淚直流下來。

“換了半新不舊的衣服”,特別真實,在以前,穿得太新,那是專門去走親戚;穿得太舊,那是去要飯;唯有穿著“半新不舊”才是富家子出遠門的裝扮,既不招搖,也不寒磣。

寶玉知道這一去,再也不回來了,他“滿眼流淚,磕了三個頭”——媽媽,讓我再愛你一次,兒不孝!他走到妻子寶釵麵前,長揖致謝——寶釵,你好好地生活吧;腹中的兒子,對不起!

寶釵預感到最可怕的後果到來了。隻是大家反以為好笑。以前,夫妻作別,都是表麵最淡然的。近些年西風東漸,膠水式分別才多了起來。寶玉說道:“姐姐,我要走了。你好生跟著太太……”寶釵道:“是時候了,你不必說這些嘮叨話了。”

寶玉道:“你倒催的我緊,我自己也知道該走了!”……寶玉仰麵大笑道:“走了,走了……完了事了!”眾人也都笑道:“快走罷(吧)!”獨有王夫人和寶釵娘兒兩個倒像生離死別的一般……幾乎失聲哭出。

“是時候了”。寶釵隻能平靜地接受的事實:不屬於我的,終究會走。寶釵一下子想到:前一段時間,寶玉用功複習功課,隻是給別人一個安慰,隻是為了走得更快些、更沒有遺憾。

“我自己也知道該走了。”經過無數次的苦悶、猶豫、彷徨、掙紮,寶玉終於決定要走了。

以上寫得很好,但接下來的寶玉大笑反而不真實,寶玉不是走出敵占區,不是走出監獄,不是走向歐美移民區,何必如此大笑?何必有意刺激媽媽與妻子?這不符合寶玉的個性與品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