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1)

在我國民間器樂長期發展的曆史過程中,各個地區因文化背景、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諸多因素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民間器樂演奏形式。它們各有不同的樂器組合方式,也有不同的代表演奏曲目以及特殊的演奏方法和演奏風格。這諸多不同的民間器樂演奏形式被稱為器樂樂種,中國傳統的器樂樂種包括獨奏和合奏兩種形式。 本書講述的江南絲竹就屬於合奏的器樂樂種。

江南絲竹流行於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區的絲竹音樂的統稱。因樂隊主要由二胡、揚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簫等絲竹類樂器組成,故名為江南絲竹。在這些地區的城市和農村都很流行絲竹樂,但風格卻完全不同。城市絲竹樂風格典雅華麗,加花較多,流傳很廣;而農村絲竹樂則常用鑼鼓,氣氛熱烈,風格簡樸。

江南絲竹是江南水鄉文化傑出的代表之一,她的音樂的產生和延續,對民族音樂史的研究及戲曲、民俗文化、群眾文化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傳統江南絲竹班社均自行解散。至今,70歲以上的老藝人已相繼離世,後繼乏人,加上傳統曲目傳譜很少,江南絲竹日漸瀕危。也正因為如此,國家積極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致力於對它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由江蘇蘇州太倉市和上海市聯合申報的江南絲竹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知識小百科:“絲”與“竹”

“絲”與“竹”是周代的“八音”樂器分類法中的兩個種類。絲指的是彈弦樂器,竹則指的是竹製吹奏樂器。絲竹樂指的是用竹製吹奏樂器與弦樂器合奏,演奏風格細致、多表現優美抒情、輕快活潑的情趣。絲竹(也稱管弦)作為一種演出形式,早在《晉書.樂誌》中就有“絲竹更相和”、“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的記述。自魏晉以來的諸多文獻中,都有關於絲竹樂隊組合形式和絲竹樂的一些記載,可見絲竹樂的曆史相當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