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1)

中國民族樂器,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僅從己出土的文物可證實:遠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樂器,如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陽縣的賈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塤,河南安陽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編鍾、編磬、懸鼓、建鼓、枹鼓、排簫、笙、箎、瑟等等。這些古代樂器向人們展示了我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

伴隨著中國傳統樂器發展的同時中國民間器樂也在不斷的發展。先秦的時候宮廷舞樂就已有大型樂隊,並有竽瑟之樂、琴簫之樂;漢魏的鼓吹樂,隋唐大曲中的器樂部分,宋元的細樂和清樂,明清的弦索樂、十番樂、鼓樂等等;近現代各地區更有色彩繽紛的絲竹樂,吹打樂等等。

知識小百科:竽瑟之樂

竽瑟之樂(戰國至秦漢之際盛行“竽瑟之樂”,即吹奏樂器竽與彈撥樂器瑟合奏。《墨子·三辨》:“士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竽瑟之樂”。《戰國策·齊策》:“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竽瑟之樂是當時統治者歌舞宴飲場合中常見的一種器樂演奏形式。)

知識小百科:隋唐大曲

隋唐大曲(隋唐大曲:隋唐歌舞大曲又稱大曲或燕樂大曲,是一種綜合器樂、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結構的大型歌舞音樂,在隋唐宮廷燕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進一步吸收了外來音調與形式,較之魏漢的相和、清商大曲有著更高的發展,代表著隋唐音樂文化的最高水平。)

知識小百科:細樂

細樂就是管弦之樂,與鑼鼓等音響比較大的音樂相對而言。

知識小百科:十番樂

十番樂是一種民間音樂,樂隊由十種樂器組成(包括管樂器、弦樂器和打擊樂器)統稱‘十番鑼鼓’,簡稱十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