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安逸村(1 / 2)

第一章安逸村

在A省的某山裏,有一座很大的縣城,山城,山城很大,城內足有二十萬人口,應當算是一座中午城市了。

城內繁華不比都市差上多少。

然而,離縣城直線距離不足三十華裏的地方,卻有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山村,安逸村。

安逸村環境優美,風景如畫。這個隻有一百多戶的小山村,平臥在一個約有兩平方公裏的小盆地之中,周圍是廣袤的大山,總麵積恐怕不下上千平方公裏。

安逸村周邊全是大山,盡管離縣城很近,要隻是山還好說,關鍵的是,這山全是懸崖峭壁,根本就沒法走人。真要走起來,沒有兩天的時間是到不了縣城的,因為需要順著山間的小路繞來繞去的。就是從安逸村走到其他的村,也需要一天的時間。而且,不熟悉路的人,很容易就迷失在這大山裏。

安逸村也有通往外邊的河流,這條河流卻不能行船,每隔不遠就有一條瀑布,水流湍急,人們找不到任何一段超過五百米的平緩的地方。

這裏之所以安逸,是因為這裏遠離紛爭,兵不來,匪也不來,就是戰火紛飛的年代,這裏也沒有受到任何波及。

在那個到處階級鬥爭的特殊年代裏,這裏,也沒有受到衝擊,原因很簡單。工作組進不來。即使來那麼一個兩個的人,在這裏也發動不起來運動。再加上這裏不通廣播,不通電,所以,這裏是真的與外界隔絕開來。

人們隻在賣藥材和毛皮,買一些生活用品的時候才外出。隻有這時,才帶回一些外邊的信息。

改革開放後,黨沒有忘記這裏,派出了工作組到這裏宣傳,鼓勵村民發家致富。收效當然也是微乎其微的。不過,農業稅、特產稅什麼的卻沒比任何村少。

這裏沒有地主,從古到今這裏的製度都沒有改變。根本就沒有走過大鍋飯的路,更不知道人民公社。整個村子,更像是一個世外桃源。

就因為是世外桃源,所以,在戰爭年代和特殊年代,這裏吸納了幾百口人,村子也逐漸擴大,演變成現在已經有一百多戶的大村。

村裏的孩子讀書怎麼辦?

村裏有一個私塾,所有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去私塾讀書,外邊已經在全麵接受現代教育了,這裏仍然實行著這樣的教育。

特殊時期,兩名知識青年逃到了這裏,在這裏紮下根,他們應村民邀請,成了教師,但也隻是教孩子們小學的內容。一直到那個年代結束。兩名青年才回到城裏。

所以,私塾的教學內容也有所改變,但是改變不大。

這裏吃什麼?廢話,吃飯唄。吃的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是絕對讓現代人羨慕,純綠色,無汙染的食品。不管是糧食,還是肉類,都是自己種養的。不用一點化學製劑。時常,人們還獵些野味,揀些菌子,吃的根本就不愁。

但是,在糧食種植上,他們這裏卻已經落後了許多,種的還是那些原始品種,產量很低,夠大家年吃年用的。因為沒有路,所以,就是出產的多也運不出來。

為什麼不修一條直達縣城的路呢?修好了,不是方便了許多嗎?

原因很簡單,修不起。

別看直線距離才不到三十華裏,但真要修起來,恐怕要三十公裏以上。這還要開山劈石,架設最少五道橋梁。預算下來,沒有三億元,絕對下不來。

別說安逸村沒有這筆錢,就是縣財政也不會投入這麼多錢。

後來,有人看中了這裏的旅遊資源,想要投資。但是物價上漲後,發現投入會更大,所以,隻能是望山興歎。搖搖頭,作一個無可奈何的動作就離開了。

如此安逸,如此美麗的地安逸村。突然有一天,被人們冠以一個特別難聽的名字,“寡婦村”,難道安逸村沒有男人了嗎?

有,而且還不止一個,最少三十多個六十歲以上和四十多個二十歲以下的男人,而中間這部分,卻真的一個也沒有了,也不是,有一個四十多歲的二傻子成了村裏唯一的壯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