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激情燃燒的歲月》和《軍歌嘹亮》的熱播,很多人都提出這樣的問題:電視劇中的主人公石光榮、高大山和我本人是一種什麼關係?有人更直截了當地問,石光榮的原型是不是就是我父親。
藝術創作永遠都有虛構的成分,但虛構是在真實生活的基礎之上,肯定不是空穴來風,胡編亂造。創作這些作品的時候,有我父親生活原型的影子,當然不僅是他一個人的影子,而是那一代人共同的經曆。真實生活中的父親,和電視劇中的“石光榮”是有差距的,但也有許多可以吻合的地方。這裏我就說一說,真實的父親以及我們真實的子女。
父母大人
父親13歲參加革命,那時參加的是“抗聯”,父親是因為吃不飽飯才參加革命的,他的覺悟、他的認識是在參加革命隊伍後才提高的。一直到全國解放,部隊進城,父親才結婚,父親結婚那一年已經36歲了。我們的家庭組成,也是那個時代的標誌。父親是身經百戰,為革命作出貢獻的首長,母親則是知識分子投奔革命隊伍中的年輕女性,那時母親對婚姻的看法是奉獻。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自己已經是組織上的人了,自己的事自然是組織上說了算。這樣,母親就嫁給了父親。可以說,父母的感情是婚後這麼多年磨礪出來的。兩個不相幹的人,出身經曆有著那麼大差異的兩個人,最後能走到一起,完全是出於對革命的熱情。因為他們是同誌,這就是他們走到一起最堅實的基礎。
這樣原本不相幹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就有了許多故事。正如電視劇中表現的那樣,父親有許多毛病,比如每次上廁所都沒有洗手的習慣,晚上睡覺不洗腳不刷牙等等。母親是醫生,講究衛生成了她的習慣,於是兩個人就為了這種生活習慣鬥爭了一輩子。弄得兩個人都很累,本來很小的問題,結果是整日裏家庭危機四伏,充滿了爭吵的陰影。按照父親的話說:打仗那會兒幾天都不洗臉,現在日子好了,窮講究個啥?這是吃飽了撐的。每當父親這麼回擊母親時,母親都是氣得瞪大眼睛,理屈詞窮地望著父親,半晌才氣哼哼地說:老石,你永遠都是狗改不了吃屎的。父親聽了母親的話,並不說什麼,隻是得意地笑一笑,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了。過一段時間,母親又會為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和父親爭執起來,結果是父親住進了辦公室,家裏留下母親和我們這些孩子們。父親母親的矛盾從不用外人來調解,每次都是父親主動和好,這一點顯示出了父親的不計前嫌和男人的大度。每次他從辦公室到家裏後,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似的,樂嗬嗬的,仿佛他這幾天是出差了。但這次他也長了記性,睡覺前主動洗腳刷牙了,隻是堅持不了兩天,過後就又忘了。
父親也一直在想改變母親小知識分子身上的臭毛病。母親的毛病體現在看小說上,母親是個感情很豐富的人,她讀《紅樓夢》時經常被黛玉、寶玉這對男女纏綿的感情所打動,經常淚水漣漣地唉聲歎氣。父親看不慣母親這一點,父親說母親這是小資產階級,矯情。父親一回到家裏,熄燈號一吹響,他就要睡覺;母親則要看書,兩個人就矛盾,就爭執。父親關了燈,母親又打開,母親就說:老石你是豬啊,就知道睡。父親說:熄燈號就是命令,睡不著也要關燈。吵到最後,父親粗暴地從母親手裏搶過書,很用力地摔在一旁。不一會兒,父親沒事人似的鼾聲大作了。母親睡不著,就在一邊暗自垂淚。母親曾多次地衝我們幾個孩子說:當年是媽瞎了眼,嫁給你們的父親這個老東西。母親一直說父親是個“東西”。
兩個老人就這麼爭爭吵吵了一輩子,他們都試圖改變對方,結果誰也沒有改變誰。在爭吵矛盾中,就有了別樣的日子。
孩子們
父親從小到大應該說是最喜歡我姐了,電視劇裏她叫石晶,真實的她也叫石晶。石晶的性格最像父親了,從小到大都是不怕天不怕地的,像個假小子。
她是我們部隊大院裏的孩子頭兒,領著一幫男孩子在院裏打遊擊,鑽防空洞,玩抓特務等等。她樹立了許多假想敵,然後和這些“敵人”進行戰鬥,經常把一些男孩子打得鬼哭狼嚎,不是鼻子打破了,就是腦袋開了一個口子。那一陣子,經常會有孩子的家長領著孩子來我家告石晶的狀。母親總是好言相慰,有時還要領著被打的孩子去醫院上藥、縫針。回來後,母親就滿院子追打石晶。這時,父親就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保護石晶,父親經常說:我家的丫頭行,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母親聽了這話,氣得眼淚在眼圈裏轉。石晶再在外麵闖禍了,母親就索性不再出麵,她想讓父親收拾局麵。父親處理這事時,果然和母親不同。他拉過被打男孩的手說:你是個男人,咋打不過個丫頭呢。你長大以後,肯定不是個好兵。他說這話的時候,是瞧不起人家的意思,仿佛自己的丫頭把人家打傷了,是天經地義的事。幾次之後,母親又親自出麵了,她怕父親把院子裏的都得罪遍了。
父親、母親為了石晶沒少吵架。每次母親總是說:你們倆簡直是一個德性。母親說完,父親就說:這丫頭我喜歡,咋的吧。難道她不是你的孩子?父親這麼一說,母親就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