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我是船,書是帆(1 / 1)

張海迪

偶爾翻開少女時代的一個舊本子,幾片彩色從裏麵忽閃著飄落到地上,撿起來,我禁不住快樂地笑了,它們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那是我少女時代自己做的書簽。有用卡片紙做的,也有用樹葉做的。我在小小的卡片上用水彩畫了美麗的圖畫。每一個書簽都係了一根彩色的絲線。其中一片書簽上畫著一隻小船,正高高地揚著白帆在藍色的海上航行。我久久地凝視著這個書簽,那時候,我正像一隻小船,疾病像急流衝擊著我,而一本本好書卻像鼓滿風的帆推著我勇敢地逆流而行……那時,我沒有想到後來自己能成為作家,我想我當作家或許是因為我讀了很多作家寫的書。我並不具備當作家的天賦,缺乏作家思維的能力。我生性熱情奔放,率直單純,少女時代我隻是夢想,一再夢想,將來當醫生或是化學家。在長期的病痛中,是一本本書讓我沉靜下來,它們牽著我的思緒四處漫遊,從遙遠的古代到宇宙的深處,從幽靜的山村農舍到繁華喧鬧的異國城市,都留下了我思想的航跡。還有古今中外聖賢哲人睿智的思想和淵博的學識,各種各樣平凡的人們形形色色的生活、境遇、夢想和希望,都留下了我觸摸的手印……終於有一天,我覺得我有很多很多話要用筆來傾訴,我幻想著我的腦汁凝固成一本書——就像我曾讀過的書。

在讀書中,我的心靈得到了陶冶,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不再把個人的痛苦看得太重,我懂得了世界和人類的曆史就是由無數的災難、苦痛和奮爭組成的。那些日子,我曾經為書中的人物熱血澎湃,我曾經為他們的命運流下淚水,我更為許多高尚者肅然起敬。哦,書是多少敏感的心靈在悲與喜的交織中碰撞出來的火花,書是多少深沉的頭腦對社會對人生反複思索的結晶,書是多少人對後代的期望和啟蒙……我不再僅僅沉湎於文學作品之中,我拓展著自己生活的天地。我讀外語、讀曆史、讀地理、讀哲學……我記住了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

知識是基礎,是成功的基石。學習專業知識遠比單純地閱讀文學作品困難得多,學習中每一段道路都必須負重而行。學習外語時不光要讀書,還要把書中的知識消化掉,變成自己的知識積澱。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讀書經常有讀不下去的時候,甚至為了記憶要經受令人難耐的反複閱讀。幾年下來,一本本工具書甚至被磨得毛了邊。那努力的過程,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整日推著一塊大石頭上山,推上去,滾下來,再推上去……但苦讀之後,如同飲下一杯醇香的酒,知識帶給人類的快樂真是回味無窮。

在我攻讀碩士學位的日日夜夜,身邊又堆起比往日更多的書,古今中外的哲人對生活和生命博大精深的認識和詮釋,使我的文化視野更開闊,也使我能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軌跡。生活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什麼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在那之前,我曾經多次產生過對痛苦的厭倦,對疾病折磨的無可奈何,而書本卻告訴我,即使是痛苦的生命,隻要不放棄,也會綻放出豔麗的花朵。

今天,我依然像童年和少女時代一樣,深深地熱愛每一本好書。長期被疾病禁錮在室內的生活,於常人看來是太孤獨了,而我不這樣想。清晨,每當我睜開眼睛,第一眼就會看到滿架的書籍,還有堆在桌子上和床頭的一本本打開的書。甚至還有半夜因困倦從手中滑到地上的書。我一醒來就會感到自己置身在一個紛繁的世界。翻開一本本書,我的眼前便會浮升起一條顫動的地平線,於是,我就仿佛看見古今中外的人物晃動著不同的身影向我走來……

多少年,我總是在書籍的鼓舞下,在探求知識、渴望認識的激情中,從病床上一次次掙紮起來,開始一天的工作。

我是船,書是帆,盡管生活的大海上有時還會濃霧迷漫,還會有狂風巨浪,但有了帆,我的航線就不會偏離,我的船就不會沉沒……

心香一瓣

書籍是人類的智慧明燈。在書中,可以盡情暢遊知識的海洋,可以隨時采摘奇思妙想的花朵,可以坦誠地與不同的心靈對話,可以足不出戶欣賞世界的豐富多彩……成長不可無書。書籍給人理想,給人撫慰,書籍拯救了張海迪、史鐵生、桑蘭、海倫·凱勒等無數殘疾人的心靈,書籍讓人類有了靈魂的翅膀……

聆聽書中聖人先哲的教誨,暢飲書中知識的瓊漿玉液,再大的風浪都不會掀翻我們夢想的小船,再遙遠的地方都不會讓我們失去揚帆前行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