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理查德·卡裏森(佚名譯)
在很大程度上,能不能生活在此時此刻,是衡量我們內心世界是否平和的一個標準。不論昨日或去年發生了什麼,也不管將會發生什麼,此刻才是我們的真正所在——並且始終都是!
誠然,許多人把生命耗費在焦慮之中,我們同時對一連串的事情憂心,因此而導致的神經過敏幾乎成了一種我們熟稔的藝術。對過去的困惑和對未來的憂慮占據了我們當前的每時每刻。於是,我們整日憂心忡忡,灰心喪氣,情緒低落,甚至悲觀絕望。另一方麵,我們不斷推延讓自己獲得滿足感的時間,推延應當優先考慮的事,推後自己的幸福感,並常用最有力的理由說服自己,“有一天”將會比今天更加美好。遺憾的是,如此期待未來的精神安慰隻會周而複始地重複。所以,“有—天”永遠都不會真正到來。約翰·列農曾經說過:“生活就是我們忙於製訂其他計劃時所發生的—切。”當我們正製訂“其他的計劃”時,孩子們正迅速地成長,愛人或離開或死亡。我們的身體開始變形,夢想開始消逝。總之,我們正失去生活。
許多人沉迷於對未來的幻想中。現在的生活,對他們而言,就像是未來生活的彩排。然而,生活絕非如此。事實上,任何人都不能保證自己明天仍存於世間。此刻是我們擁有的唯一時間,也是唯一能控製的時間。當我們的注意力集中於此刻時,就會將恐懼拋至腦後。恐懼是我們對未來可能發生之事的憂慮——我們沒有足夠的錢,我們的孩子會陷入麻煩,我們會變老甚至死亡,等等。
戰勝恐懼最好的策略是,學會將注意力轉回現在的每時每刻。馬克·吐溫說過:“我一生經曆過許多恐怖的事,但有一些純粹是偶然。”我想,沒有比這說得更好的了。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刻,你的付出終將有碩果回報。
心香一瓣
昨天一去不複返,未來遙不可及,隻有此時此刻才是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的東西。
埋首於遠昔的過去,或沉浸於對於明天虛無的暢想,隻會讓近在眼前的機會白白溜走。
當太陽升起時,新的一天就開始了,我們需要的是刷新心情,刷新起跑線,朝著新的目標衝刺。
生活在此時此刻,把握現在,珍惜當下,才不會讓今天的過錯成為明天的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