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耽於幻想而不願過早獲得,這正是讀者的心理,它促使我們隨著作者一道在共同的情感領域裏盡情漫步,觀賞珍奇。我用了“盡情”兩個字,實則我們的興致未必能隨心所欲地膨脹,我們是無權隨意增補幻想的,因為作品的內容是和諧嚴謹的,詞句是有限的,憑空幻想純屬徒勞無益。
你熟悉翻動書頁時所發出的悉率聲音嗎?如果你無法從中辨析出命運的顫音和結局的征兆,這說明你還不是真正的讀書人。要知道,一場音樂會、一場戲或一段朗誦是不能任意中斷的,但作為讀者卻有這個自由。隻不過讀者往往不是利用這種自由去回味讀過的內容,或擬測未來的情節,而是中斷小說情節的發展,以騰出時間來咀嚼自己的人生經曆。我就有這樣的感覺,每當我重新回到作品中來的時候,總是要略微複習一遍前麵的內容,仿佛想要再度積蓄起自己的興致。
如果不這樣做就會覺得若有所失,覺得失掉了前麵的內容,的確,優秀小說是不容許隨意抽取片段的,不論手段多麼巧妙,即便是配以分析也總不能被人接受。不是嗎,優秀小說本身就杜絕了任何形式的簡化或綜述。相反,劣等小說卻恰恰像被閹割過似的,隻剩下事件和線索的羅列,一切似乎是為了向讀者解釋,唯恐讀者理解不了下文。
其實,我讀書的目的倒並不是為了理解,而是為追索。
要想追索,光憑精神準備還是不夠的。我發現偵探小說的情節總是發展飛快,然而這類小說的迷人之處並不單單在於它的神秘性。我的理由是,倘若寫得好,人們同樣願意反複閱讀。似乎可以說,小說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時間原則。要知道,應當發生的事不必頃刻間就發生。“您的第一個欲望是平庸的,”那位老商人道,“我可以使它變成現實;不過,我還是先省了這道麻煩,以便為您今後生活中的事操心吧。”這位老商販儼然像一尊隔岸觀火的神,任事態平淡無奇地發展,就像拉斐爾每次遇到他的三個朋友必然同去吃夜宵一樣,毫無例外,毫無變化。不過,這些瑣事看似平淡,卻正代表了生活中嚴肅的一麵。巴爾紮克的思想永遠是那樣正確,實在令人為之折服。這也正是他的天才在創作中的體現,他善於將平凡的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
心香一瓣
書是良師,讀舊書如見故人,看新書如遇新知。讀書的樂趣在於可以預知,可以想象,可以獲得思維的樂趣。
古人曾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而老年讀書則如台上觀月。”讀書的樂趣正在於這漸入佳境的過程。年輪在歲月的輪回中不斷地增長,我們的閱曆也在時光的流逝中不斷地加深,讀書的收獲也從青年時的獵奇到中年時的洞悉與深味,再到老年時的一覽無餘、大徹大悟。
其實,人生本來就是一部無字之書,讀懂人生需要慢慢咀嚼、仔細品味。你可以回憶往昔、暢想未來,但卻不能省略現在。學會了讀書,就學會了閱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