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遍天下 勿如寧波江廈(1 / 1)

過去,寧波江廈街是一排朝東的單麵街屋,麵朝奉化江,稱為半邊街。清朝晚期,這裏錢莊、當店林立,各地商人達貴來此光顧,車水馬龍,一派繁榮,連京城李中堂大人搞洋務運動的銀兩也存放到江廈街錢莊。但“走遍天下,勿如寧波江廈”的名聲,真正的由來應該是由江廈街金融商人的仁義、誠信而贏得。

有一年年關將到,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走進江廈街秦記當店,遞上一張宣紙說要當二十兩銀子。店內有個姚姓朝奉,接過宣紙一看,上寫“天地良心”四個字。朝奉打量來者,見他斯斯文文,卻掩飾不住窘迫之色,便毅然收下,付給來人二十兩銀子與當票。來者匆匆離去。

這位離去顧客姓周,寧波城裏人。他雖是一個落魄秀才,但為人厚道慷慨,廣交各地文友。這一年他與朋友約定,正月初一來自己家相聚,可是囊中羞澀,無奈之下,隻得寫字上當店一試,竟然當來二十兩銀子。這日各地朋友相聚周家,主人端出美酒佳肴,朋友問道:“這豐盛酒席得花多少銀兩?”周秀才真人麵前不說假說,紅著臉說出寫字當銀兩的實情。朋友聞言,有的批評主人:“寫字上當店,有失體麵,不大妥當!還是大家湊點銀兩,明日一早去當店付出本息,取回‘天地良心’宣紙。”而有位客人接道:“周兄雖不妥,當店卻可嘉。吾等不僅要去當店代周兄道謝,還要帶上文房四寶。常言道:秀才人情半張紙。”主人忙說:“當店要等初五開張,現在正休假呢……”

初五一早,眾客人由周秀才帶路直奔秦記當店,遞上二十兩銀子再加二兩利息與當票。姚朝奉接道:“本店規矩,新春第一天開門前三位客人免收利息。”說著將二兩利息銀子還給周秀才。秦老板隨即親手送給周秀才一包“南北幹貨”的斧頭包作新年禮包。在旁的周家客人目睹當店的盛情禮節,深深讚歎。一位文友當即鋪開紅紙,上書:“吾等來自九州,目睹商家禮酬,寧波江廈美哉!走遍天下少有。”寫畢,貼在秦記當店大門上。主客互道謝意,同祝後會有期。此後當店生意日益興隆。

秦記當店仁義誠信的生意經,被寧波同行紛紛仿效,江廈街市麵越來越好,秦記當店成了寧波金融界的領頭羊。然而樹大招風,不久出了件撲朔迷離的驚人怪事。

在一個春寒料峭的傍晚,秦記當店就要打烊,突然店門口停下一輛黃包車,車上下來一個男子,他吃力地背著一個用棉被裹著的沉重貨物,進店堂放下,心急火燎地要當二百兩銀子。姚朝奉走出櫃台,揭開棉被一看,大驚失色,裏麵竟然是一具屍體!老練的朝奉忙叫夥計關上排門,請出老板商議。老板詢問來者,來者急道:“三年前,我親眼見到貴店以二十兩銀子換了‘天地良心’四個字,不收利息,還送禮包的仁義善舉。眼下死者是我的朋友,我身無分文,又遭歹徒追殺,現欲連夜出寧波城,求老板速當二百兩銀子。”老板聞言,忙叫朝奉給來人二百兩銀子,朝奉取出銀兩,並寫了一張當票,上寫:“四幅被頭一條”,一並交給客人。來者匆匆離去。

接著,秦老板果斷吩咐:將屍體抬到江廈街商會剛剛創辦的四明殯儀館,為死者念經超度。又派人到寧波商會首建的四明公墓地,用幾天時間建造了一座像樣的墳墓,並領當店全體員工,送這位“不速之客”上路,讓他入土為安。可這位死者,誰也不知道其姓甚名誰,如何刻寫碑文呢?姚朝奉就提筆寫上:“一條四幅被頭的主人之墓”。

光陰如箭,早年周秀才的朋友大多是懷才不遇的落魄窮書生,如今他們有的成了儒商,有的是地方文官,有的是報社編輯記者。此刻他們又相聚寧波,來拜謝寧波江廈街秦記當店老板。一位客人跪地呈上一份上海《申報》,泣不成聲道:“六年前我與革命黨同仁從廣州來寧波籌集資金,並與周兄取得聯係。不料途中同仁被官府鷹爪殺害,拋屍荒野,我躲進附近客棧,拿了一條棉被跳窗而逃。我用被頭裹住遺體急來找您,您施銀二百兩,助我逃離寧波。如今寧波光複,我們都為共和謀事,今特地登門謝恩。”接著激昂呈詞:

吾等曾謂落魄文人,卻胸懷興國之誌,奔波二十載,闖關東走白山黑水,溯西域尋黃河源頭。嚐北蒙奶酪,飲南國椰汁。縱橫萬裏,目睹天下多少鬧市商人,惟東海之濱,彙奉、姚、甬三水的江廈街儒商,行仁義之德,厚如昆侖。經商胸襟似浩瀚東海,樁樁善舉,曆曆在目,贏得江廈繁榮華景,此乃江廈人為天下人不敢為之為。如今在滬寧波幫商人,以江廈經商理念,撐起上海灘大半個市麵,世人矚目。故欣然命筆:“走遍天下,勿如寧波江廈。”刊登於昨日《申報》頭版頭條。

就此,寧波江廈美亙四明,譽騰海外。寧波人自豪也!

(徐好禮講述 樂炳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