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晉朝年間,河南商丘經常遭受災荒,民不聊生,百姓紛紛向南逃荒避難。且說有戶韌姓人家,父親雖隻讀過幾年書,但他對兒子的教育卻有自己的準則。他常對兒子說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隻要振作精神,堅韌不拔地克服困難,定能挺過去。由此他給兒子起名為韌強,意為堅韌頑強。這年夏天,商丘又遭遇水災,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其妻病重去世。實在活不下去了,父子倆隻得向南逃荒。
一日,父子倆來到明州東鄉峰山麓,在此搭起茅房定居下來。韌強牢記父親教誨,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將草屋改建成瓦房。韌強後來成家立業,家境漸漸殷實起來,成了當地的中戶人家。一天,家裏遭盜賊偷竊,損失了不少財物,家人都灰心喪氣,父親卻說:“賊偷不算,譬如被火燒完,你們就當小事一樁,樂觀麵對,起早落夜多幹活,不就把賊偷損失給彌補了嗎?”
又過了幾年,韌強父親因積勞成疾,不久便去世了。豈料半年後,韌家遭到了火災,家人痛哭流涕。此時韌強像當年父親一樣,堅強麵對,他安慰妻子兒女說:“賊偷不算,火燒一半,譬如被大水衝完,我們還有搶救出來的財物,五畝田地,隻要大家同舟共濟,艱苦數年就可把房屋再造起來。”全家都聽韌強的話,幾年後生活又恢複到以前一樣。
韌強五十歲那年,一場特大洪水把幾個村莊的房屋衝垮,不少人被大水淹死。所幸韌家人仍活著!望著淒慘景象,一家人悲痛欲絕,個個束手無策……韌強卻站在被衝垮的瓦礫上大聲說:“洪水衝垮了家園,但衝不垮我們的意誌,我們還活著,家園還可以重建,譬如被洪水淹死。”一家人在韌強的激勵下,同甘共苦,齊心創業。到韌強去世時,韌家已成了一個殷實大戶。韌家後人種田、做手藝、做生意,憑著永不倒下的精神,行行出狀元,做得像模像樣。韌強的三個“譬如”就是實實在在的“三譬”精神,變悲觀為樂觀,成了寧波人的秉性。
(樂炳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