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死抵活人開 棺材橫橫抬(1 / 1)

俞明德,北侖靈岩人氏,明正德三年戊辰科進士,累東台禦史之職,為人耿直,說話聲似洪鍾。凡朝廷奸佞有瞞上騙下之情,他就會在金鑾殿上大喝怒吼,嚇得奸佞膽戰心驚。正德皇帝起初討厭他,但日久見人心,後來戲封他為“嚇朝大人”。

正德駕崩,嘉靖繼位。嚇朝大人成為兩朝元老。嘉靖朱厚熜患有久治不愈的爛腳病,民間稱為“嘉靖爛腳”。嚴嵩是天狗星下凡,黃狗舔爛腳,舔得嘉靖不痛不癢真爽快。嚴嵩得寵,嚇朝大人失去昔日威嚴,於是告老還鄉回到靈岩,就在鬆鳴嶺下祀南宋忠臣江萬裏的樹蓬廟旁建寓宅養老。後來俗稱廟橫頭俞家(柴樓新安廟)。

樹欲靜而風不止,嚇朝大人想安度晚年,卻時及倭寇侵擾東南沿海一帶。寧波北侖屢遭倭患,氣得嚇朝大人怒發衝冠,一怒倭賊強盜,二怒奸佞昏君。他組織民眾抗倭,自己身先士卒,怒殺來犯。兩次交戰後,倭寇一聽到嚇朝大人的名字,就聞風喪膽,逃之夭夭。就此保全了靈岩的安寧。

人禍雖平,而天災不斷。北宋王安石任鄞縣縣令時,他巡視全縣水患,途經靈岩石湫,寫下了“浮石湫之壑以望海”的詩篇。之後,他發動民眾以“騎馬撒礱糠”之法首築石高塘、千丈塘、朱家塘等攔潮塘堤,總稱王公塘、荊公堤,有益於民。但是這些海塘年久失修,每每大潮來時危害良田民房。嚇朝大人為解百姓之疾苦,就憑借他的威望,號召民眾搶修海塘。可是落潮時搶修,沒過幾個時辰潮水又漲上來了,衝倒將要修成的海塘,前功盡棄。人們憂心忡忡,不知何時能修成。嚇朝大人心急如焚,站在海塘邊上大聲喝道:“潮神聽著:嚇朝在此,海潮不準漲到我三丈之內!”這一大喝果然靈驗,海潮漲到離海塘三丈處就不上來了。從此,嚇朝大人不顧年邁,不辭勞苦,天天站在海塘邊嚇退潮水。這樣幾年內不僅修成加固了王公塘,還在大碶蘆山東頭築起牢固的長山碶。由此,人們改稱他為“嚇潮大人”了。

嚇潮大人病重時還擔心海潮重來擾民,就將墓地選在大碶薛家橋岩河畔,臨終前叮囑家人,他出殯時棺材要倒頭抬。家人不同意倒頭抬,打算橫橫抬。嚇潮大人發怒:“你們釘死腦筋不開竅,棺材倒著抬是要死人像活人一樣朝北方向嚇退潮水。”家人恍然大悟:“死人要當活人在,棺材應該倒頭抬。”後來這成了俞家人獨有的風俗。如今這話流傳成:“死抵活人開(開竅),棺材橫橫抬”,意思是:辦事要靈活機動,頭腦開竅。

(俞德信講述 樂炳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