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張鑑碶布蘭扯大旗(1 / 1)

北宋末年,欽、徽二帝被金兵所俘,宋王朝支離破碎,隻有小康王趙構在舊臣殘將的保護下向南而逃。民間傳說小康王泥馬渡過錢塘江,金兵不給喘息機會,占越州,破寧波。小康王逃到鎮海張鑑碶,見到一個村姑正在曬場曬穀。耳聽得到不遠處金兵的喊殺聲,小康王慌不擇路,急向村姑求救:“金兵追殺我,請大姐相救,日後重重報答。”村姑聞言,見眼前年輕人神情慌張,異常狼狽,急中生智,立即叫年輕人盤腳坐在地上,用穀籮罩住,自己要坐上去作掩護。小康王見此情形,急忙道:“大姐,我堂堂男子漢,豈能躲在女子屁股下麵。”村姑答道:“大戶人家有樓房,千金小姐的閨房在樓上,樓下住著父母兄弟,這叫樓上樓下。‘樓’與‘籮’相似,這‘籮上籮’有何不可?”小康王聽之有理,就讓村姑坐在籮上作掩護。村姑坐在穀籮上,若無其事地納起鞋底。

本故事有異文傳說“浙江女子盡封王”等。

金兵追到,卻不見小康王蹤影,即向村姑大聲喝道:“啐!你見到剛才逃竄的人到哪裏去了?”村姑不慌不忙答道:“剛才是有一個人奔得上氣不接下氣地向那邊逃去了。”說著用手指向遠方。金兵見眼前無藏身之處,就照村姑指的方向追去。小康王在籮下聽得一清二楚,長長鬆了一口氣。

村姑見金兵遠去,起身讓小康王出來。小康王轉危為安,連聲道謝:“姑娘‘籮上籮’救了我‘人上人’,理當重謝恩人。”村姑抿嘴一笑,喜道:“我救了人上人,那我就是人上人之人了。”村姑脫口而出的戲言,觸動了小康王的心弦。他抬頭細看村姑,見她眉清目秀,身材端莊,楚楚動人,又機智過人,俠義心腸,不由頓生愛慕之情,即道:“寡人乃大宋康王,為報答姑娘救命之恩,日後吾坐穩龍庭,即接你進宮,冊封為正宮娘娘。”轉念一想,眼下身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作證物,忽見村姑腰上圍著白底藍花的布蘭,順口道:“請姑娘到時將這條布蘭掛到你家門前,我日後以此為憑來找你,絕不食言。”村姑聞言,也很高興,康王道別遠去。

不久,小康王在臨安坐穩龍庭,他牢記對姑娘穀籮救命的承諾,命欽差去鎮海張鑑碶接“正宮娘娘”進宮。此事非同小可,欽差先到鎮海縣衙,知縣一同去尋找這位姑娘。豈料,這個消息不脛而走,欽差大人來到張鑑碶,當地有女兒的人家,都想冒充“娘娘”,就照樣用竹竿扯著布蘭掛在屋前。欽差分不清真假,隻得空手回京複旨。

康王找不到昔日救命恩人,就下旨發詔:“浙東女子出嫁應該像正宮娘娘一樣穿戴鳳冠霞帔,坐紅燈花轎。”故有“浙江女子盡封王”之說。

今人根據這個傳說加工改編成《康王告狀》、《皇帝與村姑》等戲曲搬上舞台,使“張鑑碶布蘭扯大旗”的老話永遠不老。

(汪海珍講述 樂俊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