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鄞東海邊有一個村子,村裏有一個年輕後生姓金名明,為人仗義,熱心公益。一天,他看到海塘外淤積起大片泥塗,忽然想,何不把這些泥塗圍起來,幾年後就可種植作物,缺地農戶也可分些地,以解決他們的生計。他把這個想法與村裏的農民說了,大家都說這個辦法好。於是,說幹就幹,大家一起動手,抬石的抬石,挑土的挑土,幹得熱氣騰騰。但是海灘裏少的是石塊,到山裏去打炮采石,不僅運輸路遠,又要費錢費工,怎麼辦?這時候金明說,何不把裏海塘的石頭挖去建外塘,裏塘再用泥土補上,建成一條土塘,這樣有了堅固的石砌外塘,阻擋潮水,再有一條泥築的裏塘,也應該無憂了。大家聽他說得在理,於是把原來裏塘的石頭挖去砌外塘,這樣進度快多了,僅一個冬天就築起海塘,而且把裏塘也用泥土補得牢牢的。
隻過了幾天,不想這事被一個惡霸地主知道了。他說這還了得,這些窮鬼竟背著我去圍海塘,還敢挖掉裏海塘的石頭,我正好告你破壞海塘!於是,他跑到縣官老爺處去告了一狀。那縣官老爺是個怕惡霸地主的昏官,根本不問青紅皂白,當下一張令紙,將為首者金明關入了大牢。為了此事,農戶們紛紛到縣衙門為金明喊冤,要縣官放人。金明知道後,感謝大家好意,說:“這真是好心犯惡意,石頭壓腳麵。”聽者不明白,他解釋說:“大家知道,這次圍塘,我是為了大家,是出於一片好心。誰知道衝犯了惡霸地主,使他萌生了惡意,到縣衙告狀,告我挖石頭毀塘,害得我坐牢,猶如用石頭壓了腳麵。不過我也不怕,因為我為的是大家,自己吃點苦算不了什麼。”
後來,因眾多農民齊心救金明,縣官眾怒難犯,隻好把金明放了。金明出來後,把新塘地分給了為圍塘出過力的農戶。這些農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歡天喜地。但是他們忘不了惡霸地主告惡狀這件事,所以,金明的“好心犯惡意,石頭壓腳麵”這句話也流傳下來了,成為做好事反被冤枉誣陷的注腳。
(陳培嘉、韓朝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