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埃及一以色列協議是如何簽訂的(1 / 3)

1977年年中,梅納赫姆·貝京政府執掌以色列政權。摩西·達揚成為以色列外交部長。辭職後的塞勒斯,萬斯在我們的一次會見中說,這對於“阿拉伯問題專家們”(美國人這樣稱呼那些擁護美國推行更加平衡的中東政策的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代表)感到出乎預料。阿瑟頓、桑德斯、匡特和其他一些人原本指望以佩雷斯為首的工黨能在1977年5月以色列選舉中獲勝。貝京執掌以色列政權,起初使薩達特感到十分警覺。因此,萬斯在美國溫和派政治家小組陪同下,在以色列大選兩個月後對開羅和特拉維夫進行了穿梭式訪問。萬斯理解薩達特的難處,一心想說服薩達特:埃以達成協議一定要伴隨著推動其他方麵問題的調解,它決不能孤立存在。

但是,貝京已經直接站在了反對的立場上。後來,塞勒斯·萬斯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梅納赫姆·貝京執政時期,再清楚不過的是,他的利庫德集團的聯合政府想對約旦河西岸,可能還包括加沙地帶提出主權要求,不同意從上述立場出發,以色列開始行動起來,把與薩達特玩“遊戲”的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總體看來,美國決定不反對以色列對這種主動權的掌控。很可能,美國事先掌握的有關貝京和達揚之間觀點存在某些分歧的信息促使其傾向於以色列路線。美國認為,他們可以弱化貝京主張大規模推進以色列向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移民的立場。至於達揚,在這個問題上他並非那麼堅定不移。他很清楚,不加遏製地向被占領領土移民——新建和擴建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定居點——可能會成為與美國關係複雜化的根源。

達揚基本上同意自己工黨同伴的觀點。他們寄希望於獲得“領土方麵的妥協”,在以色列和約旦之間劃分約旦河西岸。但是,在接下來的行動上,他與同伴的意見就大相徑庭了。實際上,達揚接受了貝京的提議,出任新政府外交部長,因為在下麵的問題上他與貝京誌同道合:必須從解除埃及封鎖開始行動,隻有與埃及單獨簽訂協議,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優先解決與埃及簽署單獨協議相關的所有問題,顯然,最終未能與達揚對於1973年10月戰爭的個人感受聯係起來:在以色列最高法院調查委員會報告出台後,達揚與梅厄一起被迫辭職。

貝京邀請達揚參加自己的政府,其初衷是,他們秉持同樣的路線,也就是必須把薩達特拽過來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貝京利用了達揚在以色列的政治資本以提高自己的威信。與此同時,達揚在美國人眼裏是個“隨和的人”,而他加入政府並擔任外交部長角色,可以傳遞一個信號:在約旦河西岸問題上貝京不想把薩達特逼進死角。

當萬斯帶著美國的新調解方案來到開羅時,在約旦河西岸問題調解的“軟”連接中,薩達特更加堅信,埃及有可能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美國提出建議:在以色列軍隊繼續留駐約旦河西岸情況下,實行過渡性措施。期間,該地區由聯合國監控,然後,經過幾年過渡期後,再舉行全民公決來確定其未來歸屬問題。萬斯使薩達特感到“滿意”。之後,萬斯又從開羅飛往以色列,向以色列方麵轉達了他與薩達特的談話內容,這也基本上使以色列領導人感到滿意。不管怎樣,美國打開了以色列一埃及接觸的道路。在那個階段,不論對貝京還是對達揚來說這都是最主要的。

在與萬斯談話後,達揚馬上開始了一係列秘密訪問:出訪了新德裏、德黑蘭、倫敦,接下來是非斯。如果說達揚在新德裏談論的是以色列與印度建立外交關係話題,那麼在德黑蘭談論的不僅是雙方共同的經濟合作問題,而且還得到了伊朗國王的保證,支持以色列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的立場。

在倫敦,達揚被潑了一瓢“冷水”。他滿懷希望,在訪問英國首都期間能秘密會見侯賽因國王,並能成功地說服他參與——哪怕是消極地參與到以色列與薩達特的“遊戲”中來。但是,侯賽因國王回答說,以色列不返回到1967年6月5日戰爭之前的邊界線,實現和平就不可能。同時,他還未能用下麵的說辭成功忽悠住國王:巴勒斯坦國一旦組建,就會威脅到哈希姆的寶座。達揚想通過侯賽因轉交給薩達特一封信。但是,國王表現得相當謹慎,沒有充當“信使”。

達揚返回以色列時明顯有一種失落感,這一點可以從他的回憶錄中得到證實。他寫道:“擺在我麵前的任務是,用兩個星期時間進行的更加富有成效的試驗,秘密會見阿拉伯其他國家領導人。這個試驗會強化與鄰國——比約旦更重要的鄰國簽署協議的前景。”達揚指的是自己下一個旅行地摩洛哥。

1977年9月4日,摩西·達揚秘密飛往巴黎,然後轉乘另一架飛機飛往非斯。此行的目的是,預先獲得摩洛哥的幫助,安排以色列代表與埃及代表就和平談判進行直接磋商。9月9日,也就是達揚返回以色列4天後,他接到摩洛哥的通知,說埃及同意與以色列進行高級別接觸。達揚與埃及副總理哈桑·托哈米的談判定在9月16日。會談的前一天,達揚飛往布魯塞爾,在那裏會見了不僅有以色列駐歐洲各國大使,而且還會見了北約部隊司令黑格將軍。達揚與黑格保持了多年的友誼。1966年,達揚在越南逗留一個月期間,結識了黑格營長,甚至還與該營一起參加了“叢林掃蕩”,也就是報複性戰役。

達揚訪問布魯塞爾是公開進行的。可接下來,卻出現了最現實版的偵探小說情節。陪同以色列外交部長的一行人前往機場,準備乘飛機去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達揚乘坐的汽車駛入了旁邊一條岔道並停在了一幢私人住宅旁,這是以色列特工的住宅。在這裏,特工為達揚臉部化了妝,摘下了掛在臉上的遮蓋那隻殘疾眼睛的標誌性黑色眼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失去了一隻眼睛,所以經常戴黑色眼罩),粘上誇張的胡子,帶上一個大變色眼鏡。之後,達揚換乘了另外一輛汽車,然後來到巴黎機場。飛機神不知鬼不覺地落在了摩洛哥的拉巴特。托哈米已經在那裏等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