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3 / 3)

我們用到文化的地方,是作為二級概念。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最高明的地方,他知道‘位’,比如說‘聖人之大寶曰位’,要把一種東西徹底的分開,並且再對他們進行準確的定位,要靠不同的秩序來劃分。就是說,你先用血統把族群分為兩部分,這個不是種族主義,這個是很自然的劃分方法,比如你姓氏李的和姓氏張的,哪家的人都是很自然的,哪家生下的孩子這個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他家生的孩子就不是他家的,這個叫‘道法自然’。所以一個東西,要準確,要合理,要持久必須要和自然是一樣的。如果他和自然不一樣,那叫‘聞士太多’,在區分最重要大道理的時候,根本不考慮文化,根本不考慮思想的。最大的文明,就是父係產生了以後,就是自然產生父係以後,作為辨別你我的一種標準,這種標準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把他給升華了。所以,在家用‘倫理’,在國用‘諸侯’的方法,在天下用‘夏夷’的方法。總之,天下區分方法不能和家的區分方法有衝突對抗,而‘家’的區分方法不能和自然相對抗,我們這個‘父係血統’就是一個自然。如果相對抗了,跟他有一點不一致,那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文化都是貫通的。第一級不要考慮文化,就是用自然的方法,炎黃子孫就是諸夏,非炎黃子孫就是夷狄,就是這樣區分的,區分開了,就區分了你我,才能把我們和他們區分開來。有人說,你講華夏文明講到現在,突然天下不要文明了,我要告訴你,我們的文明是什麼呢?凡事不要用錯了,聖人之大寶曰位,任何東西你一旦越位,那你對華夏文明必然搞錯了,搞混亂了。我們是一個文明很大的族群,但是文明不是亂用的,就是這個文明有嚴格的界限的,就是說你不能推出任何一步,比如你在家是講孝的,在國是講忠的,孝就不能從家推到國。因為這個自然不會有錯,你人對他進行創造,進行聞士過的,他都是錯誤的。血統就是如何把族群劃分的更準確,他就是找到那個自然的中,中道就是自然之道,哪個最中,我們祖先覺得血統劃分下來最中,就是最好。

血統劃分了以後,再用文化劃分第二級的東西就簡單了。第二級怎麼劃呢?就是你這個血統把族群一分為二了,就是‘夏夷’之辨完成了。但是在這個‘夏’裏麵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在這個‘夷’裏麵是不是有什麼問題。通過文明的標準,就是在我們祖先自己內部,夷狄呢,就不講了,因為通過‘夏夷’之辨區分開來了。我們區分開了以後,下麵就是對諸夏進行怎麼樣的定位,就是炎黃子孫怎麼定位。我們把炎黃子孫區分開來了,就一定定位好了嗎?其實還沒有,還要進行定位。定位什麼呢?就是在炎黃子孫中,符合華夏道統,也就是黃帝道統,到周以後是春秋大義。天子的政權符合道統,他就是正統,因為天子的政權符合道統的,他對祖先來講,他就是孝子。否者這個國家就不是正統,非正統,因為他是非正統的,那麼他的亂象就會頻出,因為他的非正統就無以號令華夏,所以,他在管理華夏的時候,越管理越亂,誰都不會聽他的,為什麼?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敬祖的民族,我們的宗教是祖先的宗教。所有的東西,當你的政權,當你的理論,當你的思想回答的東西都跟祖先不一樣,就會出現什麼呢?就是你無法號令炎黃子孫,炎黃子孫不聽你的。有人說,我搞這套理論很好啊,我比祖先這個理論好多了。但是他不知道,我們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呢?就是與祖先不一樣就是非正統,你是逆統,你是逆,你就不能號令這個天下,號令這個炎黃子孫。理論就是這樣的,慣性也是這樣的。你不能覺得你的理論多好,多先進,不說你代表三個,代表三萬個也不行。你說你是先進階級,你再先進也不行。你搞再多出來,到最後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至於為什麼?隻能跟你講,你符合祖先的就是對的,你不符合祖先的就是錯的。也就是說,符合道統的,你這個天子對祖先來說稱為孝,你就可以號令諸侯,如果你不符合祖先,那你就號令不了諸侯。有人說,我重新來搞一套,我把原來的好東西都搞出來一套,那也不行。他這個是有規範的,你必須了解道統的本質,道統的本質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本性的延續和繼承。率性之道,如果你連祖先的道統的延續性都不信了,你就根本沒有認識到我們這個民族的本性是什麼,也就是說如同你去銀行取錢,你連卡的密碼都不知道,你連這十幾億人的本性都不知道,你怎麼去統領他們,你怎麼去治理他們,你搞再多的理論,跟他們沒有關係的。你這個銀行卡搞的再漂亮,但不知道密碼,你的理論搞的再好看,不符合道統,都是逆的理論。文化,思想講到最後,到高處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就隻是一個方向和立場,也就是說,你的方向對不對,立場對不對。你的方向不對,你做的再多,再怎麼做就是胡鬧,南轅北轍。因為你去的這個地方方向就不對,你的馬再好,你的馬車再好,駕駛技術再好,你離他隻能越遠。我們為什麼有個孝和逆?孝就是祖先的方向,就是你跟祖先的方向一致,你跟祖先的立場一致,你就是孝,你就是正統。你不和祖先的方向一致,你就是逆子,就是不孝,就是非正統。你是非正統就無以號令天下。我給你舉個例子,一個家族裏,你要在家族裏統領家族,至少要遵循祖訓,如果你連祖訓都不遵守了,那我告訴你,你不足以統領這個家族,即便他能暫時統領這個家族,當他稍微有衰落的時候,馬上就會有禍亂出來,照樣統領不了。所以,孝逆之別就是告訴你文化的概念就是一個方向的問題,和祖先一致的就是孝子,就是正統,和祖先不一致的就是逆子,就是非正統。至於這個講出來以後,你理解還是不理解,那是你的事情,但是,要告訴你,這個方向搞錯,你做再多的理論都是白搭,最後南轅北轍。和祖先方向立場一致,是正統,是具有凝聚力和力量的,這個就是通過一種方法把我們的族群的秩序給奠定出來,這個方法就是‘孝逆之別’,就是正統和非正統的區分。

對夷那部分,當有奉我們的文明來朝貢我們,那就稱我們的友邦。如果他想毀滅我們的族群和文明禮儀,我們就稱呼他們為夷狄,韃虜,鬼子,就是這樣的概念。所以,我們的曆史就是這樣劃分的。當我們對內把符合正統的稱為‘上’,把其它族群奉我們的稱呼為‘友’,有正統和友,這樣的天下,就是一個有秩序的天下。當我們把天下秩序建立起來以後,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個是對內的伐逆,一個是對外的攘夷。為什麼我們要講‘尊王攘夷’,討伐諸侯,天子對諸夏叫‘征伐’,諸夏對夷族叫‘剿’,‘剿滅’,‘攘’。這些都是不一樣的,都是打仗,為什麼叫法不一樣呢,包括蔣公講攘外必先安內?因為首先用血統把夷夏區分開來,對諸夏,那叫逆,叫伐逆,對夷那叫攘,叫驅除。對待炎黃子孫和對待夷狄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漢奸也好,小偷也好,你先別管他,他們都是炎黃子孫,你先把他們劃過來,劃過來不是說就沒有了,要伐逆。我們對待炎黃子孫內部,就是先把你定為‘逆’,定為‘逆’不是要先把你殺掉,你失德了,就要對你重新教育,重新教育以後,你歸夏了,你從逆子變為孝子了,就把你原來的帳給勾銷了,如果教育了你,你屢教不改,那就把你伐掉,天子征伐諸侯不會馬上去征伐。當諸侯出了件事情,天子肯定要派出自己的欽差去把他訓導一番,訓導一番後,你還逆,就把你伐掉。當把這個人定位為逆後,他還具備了炎黃子孫的繼承法權,但是剝奪了他正統的權利,當你不去掉自己的逆的身份後,就有可能會把你伐掉。就是說,他這種身份認定,既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否定。對我們這個民族進行合族,出現方向不一致,出現逆子很正常,就好像一個家出現不孝子是很正常的,你用什麼樣的方法讓他回來,就是如何合族。這個‘逆’字包含了對其絕對的肯定和絕對的否定,所展現出對合族高超的智慧,他必須你去體會去思考才會明白。為什麼我們用‘逆’的身份去定位他們,到最後會形成合族呢?就是說他有絕對的肯定和絕對的否定,也就是說他有絕對的肯定和絕對的否定,隻要他拋棄逆子身份,他就會安全的回歸華夏。因為裏麵包含了絕對的肯定,逆子回歸了以後包含了絕對的安全。就好像一個人,他爸爸是不孝子,但他兒子不一定是不孝子啊,他兒子回老家,他說我不跟我爸爸那一套,我跟祖先那一套混,這裏麵包含著絕對的肯定,隻要他回家,老家人是絕對不可能為難他的,我們有個規矩,就是隻要逆子歸夏,家人是不能懲罰他的,這個是絕對的肯定。除此還包含一種絕對的否定,就是你不回家,沒說的,就隻有把你幹掉,這個就是伐逆。

我們民族為什麼用正統和非正統去合族呢?為什麼用逆和孝去合族呢,不用別的?因為這個能合族,包含著一種高超的政治智慧,這不是用語言能給你講清楚的。也就是說一群人用一種方法去統治這個國家,他要拋棄現在方法,他最大的危機是什麼呢?就是安全問題。如果你這種理論不具備這種絕對的肯定,他就不會有這種安全感,他就不會拋棄他原來的理論,勢必和你抗爭到底。還有,如果它不具備絕對的否定,一旦裏麵一部分人出來以後,那這一部分人和那一部分人之間的鬥爭,從道義上來講,也不具備號召天下。所以,他隻有對‘逆’教導過以後,如果不回來,我有絕對討伐你的權力。那麼,他就具備了把這些逆清倒掉的理論,所以說‘伐逆’他就是我們道統的含義和訣竅。所以,我們的族群,他要用‘孝和逆’,正統和逆統來再劃分這個族群內部。

隻有用這個血統將這個天下劃為‘我們的’和‘非我們的’,完成‘夏夷之辨’,然後再在我們自己的族群內部完成正統和逆統之別,完成後,就完成了合族。這個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對族群的區分,定位,就是如何來保合諸夏,如何協和萬邦,統領天下。這個就是一個秩序的標準。(小說《漢末製霸天下》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