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馬迎春詩集》序——致友人信(1 / 2)

××先生:

今夏大熱,多年不生的痱子已遍布脊背,雖裝有空調,扇出的風依然不涼,狗在屋角裏吐著舌頭,長臥不起,窗外的那棵柳樹也幹枯了三股枝葉。這等天氣,如火如荼,你那麼個胖身子,又是急脾性,真不知你是如何熬受的?原定的要邀你去終南山,隻因諸多家務糾纏,終未成行,實在抱歉。今日小施前去有事求你,便托帶一包茶和一卷詩稿,望能收下消暑。

茶是竹葉茶,我故鄉所產,雖味道澀苦,形狀也粗糙,但故鄉農人長夏裏都喝這種茶清心醒腦。如若喝竹葉茶仍不祛燥,你可讀這一卷詩稿。讀詩能耐熱,這是我的秘密,不可告知他人,但切記,需要慢讀,慢讀即可安魂,靈魂安妥,酷暑便是清涼世界。

詩稿是漢中一位女子寫的,人我是見過兩次,有形有態,端莊沉靜,略帶憂鬱之色。文壇從來少美人,有才情的大多長相平平,她可謂人詩俱清。我是以前讀過她的古體詩詞的,那麼厚一大冊,別人轉給我的時候,我以為誰手抄了的古本,那些詩詞的思維、意境、情調,以及遣詞用句使我著迷。後來當知是當今的一個漢中的女子所寫,著實讓我吃了一驚!記得那日是寒冷,我居住的小區裏有一石坡,雪落得很厚,所有的梅花都開放了,我在梅林中轉來轉去,想那漢中我也是去過的,那麼個偏遠的地方怎麼會產生這樣一個人呢?我總以為見到那些和尚道士可以讓我瞬間裏錯亂時空,而這女子——馬迎春,莫非是從宋朝來的?

今春我到留壩開會,會期去漢中參觀一天,因為有她生活在這座小城,便覺得小城有花皆能語,無樹不生香。當然想見她一麵,又怕見了壞我的想像,猶豫再三,最後還是約她在江畔的茶棚裏喝了一個小時的茶,同行的文友莫不驚豔。我當時還自以為是,說時下的塵世,像她這裏沉靜的人不多,能寫出這樣澹涵高遠的詩詞少見,那就永遠活在那種古意中吧,寧願窮些,可以不成俗名,自在著的一朵花,生命裏紅綠自染,以免灰塵蒙汙和風雪摧殘。但我離開的時候,她卻說她還寫著現代詩,幾時了寄一些給我,我說:是嗎,是嗎?匆匆就走了。

我回到了西安,她久久沒有詩稿來,我還慶幸她的話不是真的,因為她這樣的人能寫出怎麼的現代詩呢?而在天已大熱的日子,她來西安辦事,給我帶來了這卷詩稿。××先生,你能想像得到嗎,我先是站著漫不經心地翻讀詩稿,讀著讀著竟不能自已,就那麼站著,一氣兒讀完,這確實是現代的詩,其現代的意識,其現代詩的結構和節奏……,我太不懂得一個女人了,太不懂得一個人的才情能量了,我那一個小時是越讀越快,囫圇圇地讀,猶如肚子很饑的人見到了飯菜,狼吞虎咽,大有那種肚子已經飽了嘴裏還想再吃的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