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容(1 / 3)

天下論孔子者。約分兩端。一謂今日風俗人心之壞。學問之無進化。謂孔子為之厲階。一謂欲正人心。端風俗。勵學問。非人人崇拜孔子。無以收拾末流。此皆瞽說也。國人為善為惡。當反求之自身。孔子未嚐設保險公司。豈能替我負此重大之責。國人不自樹立。一一推委孔子。祈禱大成至聖之默祐。是謂惰性。不知孔子無此權力。爭相勸進。奉為素王。是謂大愚。

孔子當春秋季世。雖稱顯學。不過九家之一。主張君權。於七十二諸侯。複非世卿。倡均富。掃清階級製度之弊。為平民所喜悅。故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願安利之。無地而為君。無官而為長。此種勢力。全由學說主張。足動當時上下之聽。有與之分庭抗禮。同為天下仰望者。墨翟是也。有詆其道不足救國而沮之者。齊之晏嬰。楚之子西。及陳蔡大夫是也。所以孔子隻能謂之顯學。不得稱以素王。其後弟子眾多。尊祟其師。賢於堯舜。複得子夏教授西河。為魏文侯師。子貢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孔門學術。賴以發揚。然在社會。猶一部分之勢力而巳。至秦始皇摧殘學術。愚弄黔首。儒宗亦在坑焚之列。孔子弟子。善於革命。魯諸儒遂持孔氏之禮器。往奔陳涉。此蓋以王者受命之符。運動陳王。堅其揭竿之誌。遠孫孔鮒。且為陳涉博士。與之俱死。劉季馬上得天下。不事詩書。項羽授首。魯竟不下。薦紳先生。大張弦誦之聲。漢高祖震於儒家之威。鑒秦始覆轍。不敢再溺儒冠。祠孔子以太牢。博其歡心。是為孔子身後第一次享受冷牛肉之大禮。漢武當國。擴充高祖之用心。改良始皇之法術。欲蔽塞天下之聰明才誌。不如專崇一說。以滅他說。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利用孔子為傀儡。壟斷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時則有趙綰、王臧、田鼢、董仲舒、胡毋生、高堂生韓嬰伏生、轅固生、申培公之徒。為之倡籌安會。中國一切風俗人心。學問過去未來之責任。堆積孔子之兩肩。全國上下。方且日日敗壞風俗。斫喪人心。腐朽學問。此三項退化。至兩漢以後。當歎觀止矣。而曹丕之尊孔。實較漢武有加。其詔曰。

昔仲尼資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周之末。無受命之運。在魯衛之朝。教化乎泗沫之上。淒淒焉。皇皇焉。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於時王公終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禮。修素王之事。因魯史而製春秋。就太師而正雅頌。俾千載之後。莫不尊其文以述作。仰其聖以成謀谘。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

更以孔羨為宗聖侯。修舊廟。置吏卒。廣宮室。以居學者。不知漢高帝武帝魏文帝。皆傀儡孔子。所謂尊孔滑稽之尊孔也。典禮愈隆。表揚愈烈。國家之風俗人心學問。愈見退落。孔子不可複生。安得嚴詞拒絕此崇禮報功之盛德耶。就社會心理言之。昔之丈夫女子延頸舉踵而望者。七十子之徒尊崇發揚者。巳屬過去之事。國人惟冥行於滑稽尊孔之彀中。八股試帖。儼然衣缽。久而又久。遂成習慣。有人詆此滑稽尊孔者。且群起斥為大逆不道。公羊家接踵。讖說坌起。演成種種神秘奇談。身在泰山。目能辨吳門之馬。飲德能及百觚。手扛國門之關。足躡郊坰之虎。生則黑帝感召。葬則泗水卻流。未來之事。遺於讖書。春秋之筆。絕於獲麟。幾若天地受其指撝。鬼神為之使令。使人疑孔子為三頭六臂之神體。公羊家之邪說。實求合滑稽尊孔者之用心。故曆代民賊。遂皆負之而趨矣。乃憂時之士。猶思繼續演此滑稽之劇。挽救人心豈知人心風俗。即崩離於此乎。

中國二千餘年尊孔之大秘密。既揭破無餘。然後推論孔子。以何因緣。被彼野心家所利用。甘作滑稽之傀儡。是不能不歸咎孔子之自身矣。試分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