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朱、杜兩家(1 / 2)

老街上,杜、朱兩家是公認的大戶。

隻是,兩個旗鼓相當的大戶之間,似乎有點曆史過隙,而且持續不短的一個曆史時期。

據說,朱家在南宋時期就落戶老街,在明代發明了煮鹽“八道法”,以優質高產、技術先進著稱,經濟效益占居浙西27家鹽場之首,朱家就此成為當地富庶人家。

朱家後代捐過功名,也放過實缺,這就在金錢之外,額外添加些許官場聲勢。

也有人說,其實“八道法”並非朱家發明,而是杜家的專利。此法麵世的那些年頭,朱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也隻是杜家的一個管家而已,而且從不涉及核心技術,隻是協助管理財物事務。

這位朱管家精明過人,開源節流、精打細算,把杜家財物事務管理得井井有條、一絲不苟,從一個側麵,為杜家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的財務支持和後勤保障。

由於朱管家一向的良好表現,當年,還是杜家雙親作主,將其入贅,同杜家唯一的女兒結為連理,由此,朱管家成了杜家一名上門女婿。

雖然,此事杜家的獨生女兒有點心不甘情不願,在父母的堅持下,費點周折,這樁婚姻還是促成了。

杜家女兒承認朱管家很聰明,長相也不錯,不過仍然隻是自家一個管賬的,不要說中個舉人,就是秀才功名都沒有,白丁一個,距離金榜題名、高官厚祿、白馬王子的理想丈夫目標差距不是一點點。

本來,朱管家在杜家打工總有點寄人籬下的難堪,他自以為,既然成了杜家的乘龍快婿,被動局麵多多少少會有所改善。

想不到結婚以後,同床共眠的妻子,不要說平等相待,甚至連正眼瞅人都很難。小夫妻倆呆一起,杜家女兒對他呼幺喝六使喚這那不說,還時常埋怨,自己丈夫文不能測字武不能賣拳,言下之意,丈夫很有點奉承拍馬、投機鑽營,甚至吃軟飯的意思。

對此,朱管家礙於麵子,一直默默忍受著,隻是一來二去長此以往,夫妻倆人的感情就完全談不上了。

既然成了夫妻,有了家庭,而且是朱管家入贅,你杜姑娘等於是嫁了丈夫反客為主,這是人生優勢,說不好聽也是自己的福氣。但是,很多的事情仍然是別人,哪怕是父母替代不了的,一旦小夫妻倆人感情不好,不單影響朱管家情緒,多多少少也會傷及杜姑娘自己,不僅是感情,也包括個人情緒、身體健康等諸多方麵。

心不甘情不願與朱管家婚配的杜姑娘,長期鬱鬱寡歡,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結婚沒幾年,憂鬱的杜姑娘就此撒手人寰,還沒能留下個一子半女。

整個事件對於杜、朱當事雙方,都有點好心辦壞事的不良感覺。

之後,杜家父母雖然保留著朱女婿的管家職位,包括徒有虛名的女婿身份,但私下頗有微詞,總認為自家待朱女婿不薄,他卻沒能像管賬那般盡職,照顧好自己的妻子,杜家唯一的千金。最終,形成了杜家白發人送黑發人,年紀輕輕就同父母天人永別的家庭悲劇。

後來,朱管家反水是不是由於上述原因不得而知,起碼,也是原因之一。

朱管家一直幫著杜家管理財物,相當盡職,本來杜家也待他不薄,以自家唯一的女兒下嫁為證。但是,此事畢竟沒能捅破同一家庭,不同人生,主仆之間始終隔著的那層社會地位、傳統習俗的薄薄窗戶紙。

無論是誰,隻要姓杜,肯定處於上層,是家庭主流;而朱姓,哪怕成了女婿,未必屬於下層,但確實難以躋身家庭主流行列,同聰明能幹甚至忠誠與否統統毫無關係。

對於這點,杜家一時並沒有意識到,杜家千金也沒有意識到,甚至,連朱管家當了杜家女婿又不幸失利,也隻是某種潛意識。

一切事情不是不報,隻是時間不到,一旦時機成熟,杜、朱兩姓之間原本那層溫情脈脈的窗戶紙還是被無情地捅破了。

與道德無關,現實的生活邏輯使然。

至於朱家如何將杜家成果占為己有,並成功迫使杜家出走老街,亡命他鄉,故事版本極多。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盡管朱管家的杜家女婿身份早已名存實亡,杜家為此頗有些微詞,但是朱管家仍然做到不動聲色、忍辱負重,一如既往兢兢業業替杜家謀事。

杜家的全部財物信息,除了朱管家沒有人更清楚,甚至包括杜家主人自己。

某日,縣衙差役突然大陣仗前來杜家,說是要查賬,據報,這些年來杜家為富不仁偷逃鹽稅,已經構成嚴重擾亂正常社會經濟秩序的犯罪事實。

其實,查賬不難,既然號稱有人控告,表明並非空穴來風,一查,肯定就是一個準。

杜家罰沒了無數銀子不算,杜家老爺子還被弄在裏麵關了好些日子,名義上關押杜家老爺子是為了查案候審,實際上是縣衙巧立名目,用這種方法釣杜家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