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田野勞動(1 / 2)

1972年夏。

今天是“雙搶”(注:夏季,江南水鄉農民在田間搶時間收割稻子、搶時間插種秧苗,簡稱“雙搶”)第一天,清晨,天氣涼爽,空氣新鮮,東方天際已經露出魚肚白了。

南太湖岸上,走來一位左手拿著鐮刀,右肩上背著大草筐的姑娘,青春洋溢,她就是戚子,今年18歲,高中剛畢業,是回家來務農的。

戚子完全是大姑娘了,身高1暢62米,肢體健而勻稱,鵝蛋臉更漂亮了,眉毛更黑,眼睛特別有神,還是紮著兩根短辮。上穿家鄉自產自做的中式對襟粗黃麻布上衣,這種衣服非常透氣涼爽,出汗了不易粘貼在身,一到夏天,生產隊的人幾乎都穿這種衣服。她下著黑色“的確良”長褲,褲管卷在膝蓋下麵,光著一雙大腳。

戚子向來勤勞,今天一早就來到太湖岸邊割青草。她下蹲著,“嚓嚓嚓? ?嚓嚓嚓? ?”,接連揮動鐮刀,割下了路邊的老草;時而,爬在湖岸邊上,拔下幾棵嫩草、拉斷藤蔓之類野草;時而,又蹲在田塍和渠道上麵,割下長出泥土不久的一些小草? ?她從小就是遠近聞名的割草大王,不一會兒,就割滿了一大筐。

東方,出現了濃淡不勻的一抹抹灰雲,橫貫天際。不一會兒,紅霞上來了,越來越多,越來越亮,越來越熱情似火,快要燃燒起來了。

戚子感得肚子有點饑餓,就從不遠處的自留地裏摘下一個金黃色的“太湖”香瓜,在水渠裏洗一下,雙手一掰,就當早飯美美地吃了起來,綿酥又香甜,味道真好!

戚子坐在泥岸上,邊吃邊欣賞起太湖來了。

浩淼的太湖還未完全蘇醒,顯得比較平靜。東風微微吹來,波光粼粼。湖麵上已有片片小舟浮著,那是一艘艘捕魚的小船。低空,一隻隻白鷺展開翅膀,慢悠悠地飛翔、滑行,不一會兒飛向遠方,突然,又三五成群地飛了回來,輕輕地撲向水麵,即而又迅速衝向高空。這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呈現出太湖獨特的風景和韻味。

戚子喜歡美術,看著眼前這幅美麗而生動的立體畫麵,她靜靜地享受著美,感到非常快樂。

太陽出來了,金光普照大地,田野明朗和精神起來。

風似乎有點激動,明顯比剛才大了一些。湖岸和近岸的水裏,那一叢叢、一片片鬱鬱蔥蔥的蘆葦,隨風張揚起來,輕輕地搖擺,阿娜多姿,“沙沙沙”、“沙沙沙”地吟唱,歡迎朝陽的親吻。

金色的陽光撒在湖麵上,泛起一朵一朵的金色小浪花,很快疊湧成一層一層的長長白浪,慢慢地、慢慢地向西北方向湧動、遊去? ?

“太湖的早晨,真美啊!”戚子有點陶醉,內心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廣闊的田野裏,水泥杆上的高音喇叭,準時、照例地響起了清脆的枟東方紅枠樂曲聲,把戚子從沉醉中拉了回來。

不一會兒,第三生產隊的社員各自拿著勞動工具,陸續出工來了,田野開始熱鬧起來。根據生產隊長的分工,戚子今天上午隨婦女們去拔秧。

戚子雖是學生,但受“一顆紅心,兩種打算”政治強化教育,每逢農忙假、寒暑假、星期天,她都積極參加生產隊裏的勞動,有意識地鍛煉自己,所以早已是生產隊裏的勞動能手,不管是幹重活還是技巧活,樣樣都拿得起來,而且名列前茅。

“阿子,涼帽、秧凳帶來了。”說話的是戚子的父親,一臉慈祥,給人厚道的感覺。

戚子接過印有“太湖中學”字樣的涼帽戴在頭上,又接過拔秧凳,高卷袖管和褲管,走向碧綠、碧綠的秧田。

“三個女人一台戲。”田塍上、秧田裏行走的女人們,開始嘰嘰喳喳地說笑起來,田野,頓時活躍起來。

戚子雙腿分開,騎坐在船頭形的秧凳上,置身在綠色的秧田裏。她上身前傾,靠近膝蓋。雙手握成空拳,左右開弓,用手指迅速、用力地向上拔秧。手握秧苗的兩隻手,有節奏地一上一下擺動,好像在水田裏奏樂,“咕咚、咕咚? ?”奏出了水的輕微晃動聲。握在手中的嫩綠秧苗,隨之不斷地翹動,好像在表現特殊的手舞。拔了滿滿一把秧,她就從綁在秧凳上的濕稻草中抽出一根,打上一個能夠抽動的活結,把秧苗捆牢,放在身後。

你看,戚子的動作多麼嫻熟、連貫、靈活和快速。大約過了個把小時,她身後已有一條長長的綠色“秧龍”了,整塊大秧田裏,像她一樣長的“秧龍”隻有三條。

婦女們坐在秧凳上,一邊用手拔秧,一邊隨意地說著、笑著,好像在進行一場特殊的文藝表演,呈現出獨特的江南水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