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夢旅仙蹤(1)(3 / 3)

和田玉

引經據典沒能驗證貧賤抑或富貴的由來,一塊經過精雕細琢的玉石價值連城,卻無人可以考證它隱一念之差懸殊,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亙古的風沙掩埋寶玉與碎石截然不同的命運,興歎之餘,曆史悄然過往。

天山天池

王母巡遊人間,就在這一帶山水居留是嗎?不然人們為何拾級而上,砌造了供奉的廟宇——傳說中她在凡塵休憩的行宮?

萬年冰川隱退,斧鑿刀削的群峰峭壁高聳入雲,共捧一池幽深的淨水,“高處不勝寒”嗬,此間池水深不見底,卻有寒意沁入心脾,真乃古詩的意境!

自是一處上天恩賜的山水,在人間,登臨這一還可以腳步企及的高度,仰天長嘯,寂靜中的回響滌蕩靈魂,正是一次天賜榮華之旅!

秋水

正是這異乎尋常的冷靜映入眼簾,讓陶醉秋天的明眸飽含湛藍的深情。

這方自古以來文人騷客無限依戀的水域。盛情接納長天與雲朵。

少年揮擊頑石的碎片,探測她是否平滑?是否具有處女一樣的敏感?微風徐來,碧青的水麵輕輕泛起羞澀的漣漪,猶如沉浸於純情的秋波裏,衷情的少年流連忘返。

假若沒有純淨的思想用以磨礪精湛的修辭,誰敢前去麵對她,再用悉心的筆觸貼近她的真實?

在嚴冬到來之前,秋水是一麵清晰的明鏡,深嵌的倒影收藏變遷的冷暖。在平靜的水麵上,飄零的落葉以輕鬆的形式傾訴沉重的往事。

渾然一體,相依相持的命運,把金秋的情節推向極至。

山間臥佛

深入山林拾級而上,臥佛正位於半山腰間的一塊空曠處,長二十餘米,高數米,欣賞之餘,我不太考究與臥佛相關的典故,而自有感悟,於是記之。

真不知道他是何方聖靈?天地之間橫臥一尊古老的信仰,銜接人世的祈願與高遠的天意。這怡然自得的神態,是否深諳其中的關聯?

這必定是虔誠所致,要不這塊天然巨石,如何獲得精美絕倫的刻畫,又如何恰當地凝固一種超凡的神韻?

在山裏幽綠掩映之間,臥佛的身影栩栩如生,常有塵世間祈禱的香火烘托一方空靈的境界,而這寂寞的淨土靜候誰人登臨?

也必定存在一些難以世俗言辭傳達的因緣,人間萬象,情愁生死,在你無言的禪意間化為虛無。

絡繹不絕前來跪拜的信徒在這高深的山林裏默禱,但誰又真能獲得頓悟,更能知曉前因後果的變遷?

高原情思

高原上的陽光是來自天國的光輝,威猛的雄鷹高銜牧民酣暢的歌謠,從悠悠歲月中飛來,再向幽邃的天空翔遊而去。

這樣湛藍的顏彩從天而瀉,漸漸印染清澈的湖泊,誰用真情相約,美麗的少女褪去衣衫,深情投入純潔的身心。

滄桑湖泊是高原之子幽靜的明眸,從哪個遙遠的年歲開始,倒影延綿起伏的雪山,靜默之中,永恒地凝視輪回的世間。

在高原上高高飄舞的彩帶,讓你真切目睹陽光下風的形狀,風的色彩。

像一段頌揚生命、探尋永恒的旋律,激昂地懸掛在高枝上。

在這純潔的音域裏虔誠諦聽,懷念滄桑變遷的生旅,五彩繽紛的意蘊展現於明澈的藍天中。

這是一個朝拜的天堂,莊嚴的盛典彙聚了四麵八方景仰的視線。高原雪域遼闊無邊,冥冥之中,神性的啟示幽居何處?

鴻遠的思索追隨彩帶飄飛,在今生與來世之間,虔誠的旅人苦苦探尋超然的通途。

布達拉宮

是否這是應驗了神祗的啟示?在雪域高原上,虔誠的跪拜與景仰,定格為一座莊嚴的豐碑。

這高高在上的聖靈永存心中,這權威與神性最完美的契合,形似一座疊砌的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