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台灣善後冤殺功臣 王爵加身意氣消融(2)(1 / 2)

顒璿一邊聽他說一邊看那份折子,放下了手說道:“我看福康安要殺的就一個柴大紀。他的罪是三條,林爽文事起,彰化情勢緊急,柴大紀帶著兵視察城防,縣令苦苦哀求駐兵保護,他怯戰畏敵棄城章營,致使彰化失陷,這是全台大亂的導火索。第二,諸羅堅守孤城,是諸羅縣城軍民並肩作戰萬眾一心扞衛的結果。八卦山是全台形勢之要,與諸羅近在彌密,官兵畏戰不能掌據,致使全台交通中斷,軍事癱瘓。第三,自柴大紀任台灣總兵,縱恣自大,且居官貪黷,較之地方文官尤甚,並將台灣所轄守兵,私令渡章內地、貿易牟利,駐守之兵所存無幾。致令全局糜爛潰敗時無兵可調無兵可運。雖然堅守孤城不無微功,此起所犯罪科,仍死有餘辜。”這都是福康安在折子裏慷慨陳詞備細說明了的,道理事實十分詳明,語氣也斬釘截鐵,顒璿說得語氣沉重,眾人聽著,都從心底一陣陣泛起寒意。顒璿說著,嘴角也泛起一絲苦笑:“這確實又是一番道理。他畢竟是台灣總兵嘛!”

“就這樣,把我們的意見彙總給皇上,由天命來斷吧!”顒琰也覺得柴大紀太冤,但千裏萬裏外頭的台灣事務,京城裏的大臣憑什麼駁福康安?隻好歎息一聲道:“總要有人負責嘛!”劉墉是早就隱約聽說福柴二人多年那些芥蒂的,咬著下唇想,總歸沒有來由指摘福康安公報私怨。就是這位皇十五阿哥,又何嚐與福康安沒有紛爭?這是說不清道不白的一團亂麻,隻好道:“還是把他四人都交部議處,甄別之後再勘定好些。”和珅卻寧願顒琰福康安二人鬧個滿擰,顧得了對付福康安就顧不了“照看”自己,但覺不好再順這個題目說下去,隻道:“福康安看來不單能打仗,文治才具也很看得,要把台灣治得道不拾遺。他在洛陽懲貪倡廉,至今還有口碑呢!”紀昀搖頭道:“洛陽那個不足為訓。台灣這確是經濟之道。”顒璿是說話最沒負擔的,笑道:“這個才具滿該進軍機處料理民政了。”正說著,見王仁過來傳旨:“皇上叫十五爺和紀中堂和中堂進去。”

三個忙起身一躬答應“是”,待阿桂幾人也笑著辭出去,這才隨王仁趕到養心殿。直入中殿進東暖閣,見乾隆半躺在安樂椅上看書,懷春站在一旁侍茶,三人齊都跪下請安。

“噢,來了?”乾隆聽他們說話,把那本《吟香室詩鈔》放在幾上,坐直了身子,笑道,“方才派人到軍機處。說是你們在毓慶宮會議,是什麼會議?”和珅見乾隆望著自己說話,忙道:“是議台灣的事。昨個立功將士的敘保奏折已經呈給禦覽,今天議的是——”他沒說完,紀昀接口說道:“毓慶宮沒有會議。大家有事請示十五爺,碰到了一處,八爺也去了,一處議論了台灣的事。”因將方才大家說話約略轉述給乾隆。

乾隆撚須而坐,靜靜聽著,臉上泛出笑容,說道:“他要用四年治好台灣,不但不要朝廷供應,還要繳納賦稅,這個誌量極可嘉。打台灣是武功,這是文治,傅恒可謂有後!昨天和珅進來,說總共軍費用度一千一百萬兩。說都像福康安,幾年就精窮了。朕問他,台灣這島再買一個,朝廷出一億,問和珅能不能買來?——這是大功勞大事業大勳績嘛!說那麼多的枝節!顒琰,你看福康安怎樣封賞才好?”

“還是皇阿瑪看得是。”顒琰說道。福康安立功受獎他有一份妒忌,但和珅受斥,又覺得稱心如願。臉上帶著微笑,說道:“和紀昀議過,他已經是一等公,又不能封貝勒貝子,已經無爵可封了。可否賞食郡王俸,一等公承嗣順延至下五代?”乾隆一笑,說道:“這是挾了不賞之功,很犯人臣之忌的。紀昀,是不是啦?”

紀昀心中陡起驚覺,不知乾隆是什麼意思,忙坐直了一下身子,拱手答道:“我大清不曾有過鳥盡弓藏之主。”顒琰也疑惑地看著乾隆,卻沒敢問話。

“封郡王。”乾隆篤定地說道,“福康安的功勞,早就應該封王,隻是限於成規製度沒有先例罷了,朕這裏立個規矩,顒琰你要記住,要有這種胸襟膽量。後世滿洲親貴確實偉業可著的,一定要給夠名分,這樣才不失士子進取之心。”

顒琰和紀昀都怔住了!自從順治開國之後,康熙鏟除三藩之亂,大小戰爭多少場,立功名將如雲,還沒有哪個封王的!乾隆怎麼突然頒賜偌大的殊恩?

“這件事在福康安進駐打箭爐,扼製英國覬覦西藏時就該辦的。”乾隆撚須說道,“順康兩世是開創之主,雍正爺與朕是守成之主。守成也要開創,以開創為守成,所以才用心造十全武功。紀昀,你真的以為朕隻是為了粉飾太平盛世?”

紀昀端肅坐著,看似不動聲色,其實再也沒有他心中那種劇烈的震撼,那份強烈的衝擊,引得心髒怦怦直跳,衝得血脈賁張。他原以為乾隆老邁,已經糊塗得隻知道遊悠餘年頤養精神,不料他是薑桂之性老而彌辣!十全老人是粉飾,十全武功——不停地運作這龐大的國家機器,都是為了它能不生鏽,還要增強上下和諧,填充這種活力!……他一時想不清楚,怔了怔才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你心思清明,學術淵博無人能及啊!”乾隆說道,“要不停地添柴,薪火才能相傳不替。奉天養著多少異姓王?立了功,你就封王,養起來,有事去為國出力,無事就養起來。這是誰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