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使如此,這些也不過隻是建立在臆測上的假設而已,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我是否是和小培去的啊?而且,也無法確定吧。就好像推理小說中常說的那樣——你根本沒有證據。”
“證據嗎?”母親微微一笑,“你如果非要說證據什麼的,那這個算不算呢?”她說著,從口袋裏摸出了一塊巧克力——手工自製巧克力,“包裝紙上麵的日期是今天,而簽名是我的寶貝兒子‘鍾林’和一個叫‘林小培’的姑娘。”
鍾林徹底投降了,但他還存在一個疑問:“這塊巧克力……你怎麼知道我藏進衣櫃裏的?”
“你從小藏東西,都藏在衣櫃裏呢。”
“那你又是怎麼知道我進房間藏了東西?”
“因為剛回來坐到沙發上的時候,鑰匙掉在了沙發上呀。你們校褲的口袋很深,而你坐下的時候,鑰匙卻掉了出來。這隻能說明,鑰匙下麵還放著別的東西呢。但你把褲子放進洗衣機之前,卻說口袋裏沒有東西了。這很容易就推斷出你把那樣東西,藏在了你自己房間的某處啊。”
“我的天呐,老媽,你真是一個天生的偵探!”鍾林嚷了一句,“你有這本事,幹嘛不順便把那連環分屍案給破了。”
“那個啊,我可不關心呢。凶手是誰都無所謂,為什麼要分屍也無所謂,與我何幹。”在“曉之以理”之後便是“動之以情”,“我隻關心我兒子的早戀問題。林林,我可隻有你這一個孩子,咱現在可是高三了,是關鍵時刻……”
“可是!”鍾林打斷了母親陳穀子爛芝麻的說辭,“我真的很喜歡小培啊。當然,她也挺喜歡我的。”
“林林,我想,情竇初開的男生女生互相愛慕的確很美麗,可那卻不是真正的愛情吧。”母親拿出了教導主任的架勢,“你們需要花一段時間,變得更為優秀。如果若幹年後,你們聚會時相遇,依舊為了對方而砰然心動,那才是真正的愛情吧。”她看著鍾林要開口說話,急忙做了個“閉嘴”的手勢,用更為強硬的口吻總結道,“總之,所謂的愛情,就是在對的時候遇見對的人。”
鍾林很想反駁兩句,但突然間,他意識到了什麼。一股思緒在他的腦海裏迅速發芽茁壯,最後,鋪展開來,占領了他的整個大腦。
“對的時間,對的人……對啊,對啊!就是如此!”他先是喃喃自語,然後竟然興奮地叫喊起來。
“明白了就好。”母親欣慰地點了點頭。
“不不,我的意思是說,我終於知道了分屍的理由。”
這回輪到母親愣住了,她沒有想到話題會突然轉回到連環分屍案上。
“第一和第二起案件,無非是想叫大眾抱定這樣一個認知——長發蒙麵的凶手,在殺人後必定會分屍。這麼一來,在第三起案件中的分屍就顯得不那麼奇怪了——為了造成連環分屍案。一樣的凶手,一樣是殺人後必須分屍的怪異行為。”
母親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鍾林結束他的演說。
“因為在前兩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金某和董某有著牢不可破的不在場證明。於是,我隻好認為殺害了前兩名死者的那個長發蒙麵男子,是第三案中的死者——孫某。而孫某之所以要采取殺人後分屍的行為,我想是受到了金某和董某的指示。而當孫某失去了利用價值之後,金某和董某便聯手製造了第三起案件。但在第三起案件中,這兩個人似乎也有著不在場證明。叫我識破他們詭計的,是老媽你的那句‘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人。’”
母親略微表現出了一點興趣:“哦?”
“嗯。仔細想來,第三起案件發生在‘下午三時至五點五十左右’。這個說法的確沒錯。但是,我有一個更為準確的說法——第三起案件發生在‘下午三時到四點二十左右’和‘下午四點二十左右到五點五十左右’。第三起案件本身,就是一起連環案。具體說來,金某於當日下午三時到四點二十左右,殺害了被害人孫某。然後,他走出了攝像頭的拍攝範圍,花了20分鍾,於下午四點四十左右出現在了董某的漫畫店門口,因為董某不在,而去了附近的浴室泡澡,一直到了下午七點。這樣,他就形成了‘下午四點四十到七點’的不在場證明。而另一方麵,在金某走出鏡頭後,打扮極其相似的董某走進了鏡頭,開始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分屍。董某有著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的不在場證明。他在四點後花二十分鍾來到犯罪現場,接替金某走入鏡頭,是完全可行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長發蒙麵殺手’會在殺人後,莫名其妙地‘回來’分屍。這也就是整體連環分屍案的意義所在——前兩起案件中的分屍,是為了使得第三起案件中的‘殺人’與‘分屍’混為一案,忽略了交替過凶手的可能,從而造成了兩名凶手在‘下午三時至五點五十左右’有著不同階段的不在場證明。”鍾林終於結束了他的演講,“這就是分屍的理由——在分屍的時間段內,凶手必然在屍體旁。”
“說完了?”母親喝了口茶,問道。
“嗯。”鍾林的興奮勁還未褪。
“那是否有證明你這番推理的證據呢?”
“沒有……”鍾林有些頹然。
“所以說,你還是趕緊給我停止這種胡思亂想,回房間做作業吧。”母親一邊收拾碗筷,一邊說道,“哦,還有一點。”她好像突然想起來什麼似的,“以後別再把巧克力藏在口袋裏了,喏,”她指著桌上的那塊巧克力——略略有些變形,“大熱天的,會化的。”
鍾林聳了聳肩,踱步朝書房走去。巧克力上的愛心彎成一道弧,嘲笑著他被拆穿的謊言。
在大家“嗤嗤”的笑聲中,《解體連環》結束了。
現代這個社會的高中生談戀愛似乎都已經不算太“早”了。“早戀”的年齡段,隨著時代的發展,似乎在不斷提前。
孩子到了十四、五歲,便進入了成熟的季節,可能在性發育尚未完全成熟之前,便產生了霧裏看花,水中觀月的朦朧之戀。有人說這種初戀是人生的第一朵鮮花,是拒絕世俗功利主義,不考慮婚姻的一段純美的感情經曆,它像夢一般的迷蒙和短暫,但又讓人心充滿了別樣的溫馨和向往。
進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異性表現出一種親近、向往和眷念的情感,這是青春期性心理的一種反應,通常稱作求異心理。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了愛戀的萌芽,喜歡與異性接觸和交往,並渴望得到滿足。
雖然說,這種愛戀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但並不是最好的。在初戀心醉神迷的時期,你很難分清這究竟是愛神的一次真正光臨,或僅僅是對異性的好奇。要一對花季少男少女作出有關終身大事的抉擇,是一次很大的冒險作為,日後有些人會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現今,不少父母已經注意到孩子相互愛慕開始的時間越來越早。做家長和教師的對於孩子的求異心理應有正確的態度,不要去責怪和羞辱孩子,明智的態度是開放和疏導。不要聽任未成年的孩子盲目墜人愛河,因為他們到底是比較小,處理問題比較幼稚,還不識水性;他們還抵擋不住愛河中巨大旋渦的衝擊,鬧不好還會被愛河淹溺。我們應給初涉愛河的少男少女的心靈之舟進行導航,指導他們把初戀的純情珍藏在心底,使之成為一種激勵的力量,而不使他們在行動和方式上變為戀愛的事實,以理性把握好人生的走向。教育孩子要專心致誌地求知求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準,用優異的成績,濃厚的學習興越來減少求異心理引起的苦悶和折磨,補償心理上的某種失落。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增長知識,提高素質,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廣交朋友,看錄像應選擇內容格調高雅,催人向上的。現在的文化氛圍已今非昔比,男歡女愛的信息流布於各種傳媒,即使在較好的影視作品中,也難免有愛情和性犯罪情節的描寫,以及擁抱、接吻等鏡頭出現,這是不足為怪的,因為****和性愛是人類生活內容中一個不可少的重要方麵,反映在文藝作品中也是正常的。但是,由於青少年的鑒賞能力、判斷能力、自我防禦能力較差,容易衝動,抵擋不住性的幹擾和誘惑,因而對影像作品也應有選擇,特別是黃色書刊、淫移錄像,嚴重腐蝕青少年的意誌和靈魂,應自覺抵製。
孩子們與異性交往時需要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指導。青少年因涉世較淺,經驗不足,遇到生活中的難題,應向家長、老師請教,長輩們可用切身的體會告訴孩子應當怎樣麵對現實,渡過青春期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如果隻是搬出古老的觀念教育孩子,不讓男女孩子交往接觸,是不現實的。對他們的接觸也不要瞎疑猜,本來沒有的事,做父母的硬要猜疑他們有什麼,反而會弄假成真。
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與家長間的衝突,已經演變為一個社會問題,愈演愈烈。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代溝”作祟。它是兩代人之間由於價值觀念、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產生的差異。青春期的叛逆與幻想,與飽經世故的成年人之間,總有著無法言說的隔閡。
對於警察們來說,這些雖說可以逗得他們發笑,可他們關注的,終究是故事裏包含的解體之因。
這則故事的解體理由通常會與不在場證明相結合,而現實中的真實案件,也以不在場證明居多。可謂是最實用的一則理由。
而下麵的故事——《解體轉移》,與之相比,還要更為現實。
即使是死,也不忘利益二字。這大概就是現代生活最殘酷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