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先生說,黨組織應該是信任他們的,有句古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些同誌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是要看他們在鬥爭中、工作中的表現,如古增埔同誌在朝鮮戰場是預備黨員,就因土改鬥地主時說了句不恰當的話,當然這話是不對的是錯誤的,就為此延長了一年的黨員預備期,期間該同誌表現好,到轉正時仍因這個問題沒有轉正,取消了預備黨員的資格,同時處理回家,後來給予平反,像這個同誌是很慘的,雖已平反可一切都晚了。他是很好的一個同誌。老黎是他的股長,處理時黎同誌都不知道,這也是不公正的。
下麵想講一講老汽車兵近幾年的情況:
李東奎同誌。他和黎運兵於1949年夏在汽車九團工作,常一起到草原上執勤,後來到政治處一塊工作。李東奎是朝鮮族人,在哈爾濱工作。不久,跟汽車九團過鴨綠江抗美援朝運送作戰物資。那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隊與中朝人民軍隊作戰。敵人憑借空軍優勢,轟炸我運輸線,汽車運輸相當艱難,靠人民軍隊堅強革命意誌,英勇拚搏直到抗美援朝勝利停戰。1958年3月,汽車九團撤軍回國,進軍大西北參加甘肅、青海、西藏平叛作戰運輸,經四年青藏高原評判作戰勝利結束。汽車九團仍在青海執行國防經濟建設運輸任務,直到80年代,先後戰鬥在汽車九團的一些幹部在青藏高原奮鬥近三十年。有的調入新疆軍區汽車二十九團工作;有的到別的單位工作;有的轉業到東北哈爾濱。像李東奎、包國良、王文田、高文選等同誌就到他們的家鄉,也有回沈陽、長春、大連等地區。
李東奎轉業回到哈爾濱市農牧局紀檢組工作(副局級幹部)。他在部隊轉業時,是蘭州軍區後勤部分部政治部主任,是副師職職務,該同誌聰明精幹,年輕有為,對黨忠誠,思想健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吃苦肯幹,不謀私利,能犧牲個人利益。
他從大西北草原回到東北哈爾濱,而他的姑娘仍留在大西北工作,沒有向黨組織提出任何要求。老兩口身邊沒有子女單獨在哈爾濱生活工作仍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為黨為人民工作,大家稱他為黨的好幹部。他人緣好,處人隨和,黎運兵和老伴2003年到哈爾濱旅遊時去看望李東奎和包國良,他們盡管有實際困難,仍熱情接待,予以款待。
包國良同誌。他和李東奎真正是老鄉,都是長在美麗哈爾濱,一同就學讀書,一同抗美援朝,一同進軍大西北,在青藏高原奮鬥幾十年,最後於上世紀80年代初,一同又回到可愛的哈爾濱。
他們的一生是一起過來的,真是不容易啊!包國良是蒙族人,他身材魁梧,體壯高大,酷愛體育運動,處人特別厚道,這也是蒙族同胞的本色特長,黎先生和包國良也是戰友,在汽九團一起工作多年,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各奔東西。2003年9月和老伴段梅英一同到東北各地旅遊,去大連、沈陽、長春、錦州、齊齊哈爾、大慶等地近四十天,半天休息,半天遊覽,去了萬裏長城的終點-山海關,以及老虎灘,明月島、棒槌島、望海樓、“沈陽戰役紀念館”、“錦州戰役紀念館”、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我國罪行展示的“九.一八”廣場、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及“怪坡”,所謂怪坡就是一個土坡,汽車不加油自動從坡底爬到坡頂,真是怪坡啊!也看了長城的起點--老龍頭。
同時在哈爾濱看望了老戰友高文選。周衛先打了電話他不在家沒有見麵,遺憾的是在汽車九團一起工作的王文田同誌,不幸病逝,當然沒有見麵。總之,這次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同時照了一些風景像和老戰友的合影很是開心,作為永久紀念,一直保存著。包國良他熱愛體育活動,他現在是哈爾濱的門球副教授,到沈陽、太原等地講學。深受門球愛好者的歡迎,他早已休息了,還著迷於門球研究。聽包先生講,在汽九團的老戰友蘇世昌醫生現在是大連某醫院的碩士研究生常出去講學,看來汽車九團還是出人才的出了不少的高級技術人才,汽車九團真是一所大學校。
高文選同誌。同是汽車九團的老汽車兵,老高是汽車團裏的技術尖子,駕駛技術精湛,為人忠誠老實,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望,團領導也很器重他,經常執行艱巨的戰鬥運輸任務。當敵國軍隊侵略中國領土時中國軍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自衛反擊,當時,蘭州軍區步兵五十五師參與邊境東段作戰,汽車九團組織車隊將部隊運至邊境作戰地區。當時根據作戰指揮部指令,須執行緊急任務,當即團領導組織運輸突擊隊,由高文選連長擔任突擊隊隊長帶領汽車運輸突擊隊,經晝夜三十餘小時完成緊急運輸任務,受到作戰指揮部的表彰。